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简称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7月,是全球瞩目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之一。公司致力于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边缘AI芯片、系统和软硬件平台,开放赋能合作伙伴,让设备具有从感知、交互、理解到决策的智能。
地平线兼具软件和硬件的研发及产品化能力,目前拥有专利申请500余项。2019 年 2 月,地平线完成B轮融资,获得 6 亿美金左右的投资,估值达 30 亿美金。
“作为知识产权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当我们在谈专利布局、专利挖掘等工作时,实际上都是以商业变现为前提的。所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一定要和研发、市场密切配合,切勿自嗨,否则所做的工作最后只会变为一堆废纸。”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部总监 王怀章
软硬并举,地平线获30亿美元估值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计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行业近两年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 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8年6月,仅北京一座城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总数就高达395家,并且增速呈攀升趋势。“风口”的位置带来了行业的繁荣,也导致了激烈的竞争,有关数据显示,仅2017年,行业内倒闭的人工智能企业就超过50家。
然而在生存都很艰难的大背景下,作为AI初创公司的地平线却完成了由SK中国、SKHynix以及数家中国一线汽车集团 (与旗下基金) 联合领投的B轮融资,获得6亿美金左右的投资,估值高达30亿美金,成为业内独角兽公司。
问题来了:这家成立还不到四年的公司,是如何获得全球TOP3半导体企业中两家企业的青睐的?这只全球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为什么这么值钱?了解了地平线近三年来交出的成绩单之后,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
韬光养晦两年,筑起研发“护城河”
对于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地平线在这方面称得上是“韬光养晦”,公司成立前两年,团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上,在业内很低调。2017年12月,地平线大规模流片并发布了首款边缘人工智能处理器;2018年,地平线将其技术先发优势进一步落地为产品,相继发布了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地平线XForce边缘AI计算平台。
数亿元营收成为强落地能力的注脚
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商业价值,具备变现能力的产品才能助力公司在恶劣的大环境中突围。在这一方面,地平线同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智能驾驶领域,地平线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向世界一线Robotaxi厂商大规模供货。在AIoT边缘计算领域,地平线旭日处理器已赋能20多家领先的设备供应商。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地平线也实现了国内市场重量级合作落地。有关数据显示,仅2018年,地平线AI芯片产品的出货就达到几十万量级,全年营收达数亿元——这家独角兽公司的产品落地能力不言而喻。
制胜法宝——软硬结合的研发策略
如果要从地平线取得的成绩中总结出一条成功经验,软硬结合的产品研发策略很大概率会当选。相比于单纯做AI芯片硬件的公司,和单纯做AI软件算法及应用的公司,地平线的独特性在于,一直坚持软硬结合的产品和研发策略,即“从软件中来,到软件中去”。通过软硬深度优化、协同设计,地平线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系统级性能,实现了向行业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错位竞争,押宝终端边缘计算
选择什么场景落地是AI企业的一大重要商业命题。地平线的选择是在终端边缘计算领域,将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零售作为核心落地场景。这是地平线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差异化市场定位。目前AI芯片的大应用方向分为云端和终端两类,云端市场已经有英伟达这种头部玩家,突破会非常艰难;而终端领域还没有形成头部玩家,行业格局未定,有创业公司的机会,地平线选择了终端大方向。而在更具体的落地场景选择上,地平线把宝压在数据大量产生和爆发的城市,所以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成为地平线核心落地场景。目前看来,这种错位竞争的策略也成为了地平线获得资本认可的关键之一。
明确定位,做AI时代最底层的赋能者
在不久前的上海车展上,地平线对外明确了自己的战略选择——AI on Horizon,做AI时代最底层的赋能者。地平线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人工智能软硬件方面的核心优势,聚焦在边缘AI芯片+工具链组成的基础技术平台的搭建和打磨,赋能产业合作伙伴,向行业提供“超高性价比的AI芯片、极致功耗效率、开放的工具链、丰富的算法模型样例和全面的赋能服务”。
在技术研发、产品落地能力、产品研发策略和商业逻辑的加持下,地平线能获得资本的青睐,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企业,就不足为奇了。
AI芯片行业千帆竞发,智慧芽助力地平线进行专利布局
AI芯片行业有着千亿级别的市场,很多公司都开始或者已经入场布局,其中既有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又有芯片厂商和互联网公司。所以虽然荣登AI独角兽的王座,但地平线要想在行业中保持领先的位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智慧芽助力专利布局:监控竞争对手的信息
AI芯片行业入局的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可小觑。关注同行的研发成果和竞品信息就成了地平线团队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比如在研发立项阶段,市场人员会做市场分析,技术人员会做技术分析,知识产权人员就会从专利知识产权方面分析,在这个技术方向上,竞争对手有没有布局,有没有遗漏,然后去对研发人员做一些预警方面的工作,或者对竞对遗漏的点进行专利布局。在王怀章总监看来,知识产权部在做的工作其实是在风险和价值两个维度之间不断地切换。
提到技术专利情报监控,王怀章总监提到了智慧芽,并给与了高度肯定,“智慧芽在很多功能和细节上都做得很好。以我们经常用到的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为例,这个数据库收录的专利信息不仅齐全而且即时,国内国外的很多专利信息都能检索到。细节方面,智慧芽通过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为每一个专利做了估值,这个指标能很直观、快速地呈现这项专利的重要程度,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对手公司在这个研发方向上的一些想法。”
智慧芽助力专利布局:提升专利检索和分析效率
关于使用体验,地平线的知识产权人也给了智慧芽很好的评价。“在使用智慧芽之前,我们也接触过其他的专利辅助工具,对比下来,智慧芽是对用户最友好的一个。”王怀章总监说道。他以检索为例作了解释:其他工具在进行高级检索时,需要在检索框内手动填写筛选,如果想调整,则需要再次回到高级检索中进行修改,很麻烦。而智慧芽可以在左侧的导航栏里直接选择,不用修改检索式,非常方便。
除此之外,智慧芽检索系统二次筛选功能键、智慧芽丰富的可视化统计功能也给地平线工作人员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体验。
全方位的竞对追踪,易于上手的专利检索,基于机器学习的可视化呈现……这些都在无形中帮助地平线团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助力他们以更高效率投入技术研发及创新,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跑得更快。
赋能创新,地平线致力成为AI芯片引领者
成立以来,地平线一直致力于成为边缘人工智能平台全球领导者。随着软硬结合与边缘计算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趋势,理念与之契合的地平线将会在边缘计算领域持续发力,巩固技术领先地位;同时进一步拓展商业化版图,赋能更多的产业落地场景与生态合作伙伴,用基础的计算平台扩大赋能各行各业的朋友圈,为人工智能行业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