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旷视”)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旷视以自主研发的机器视觉AI技术为核心,把感知、控制、优化能力赋能给IoT 设备,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智能物联,并持续打造在城市大脑、供应链大脑、个人设备大脑三大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由旷视设计研发的智能物联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物流、零售、地产、教育、手机、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旷视的合作伙伴包含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富士康、联想集团、OPPO、vivo、小米、凯德集团、华润集团、秀水街、鲜生活等行业头部企业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企事业单位。
“知识产权从业者始终要以提升企业的商业竞争力为管理目标、以赋能和前瞻为管理理念,推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部总经理 赵礼杰
融资7.5亿美元,旷视拿到CV赛道“补充弹药”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人工智能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商业前景。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38万亿美金,其中7万亿美金为AI驱动。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人才、资金、政策不断注入,身在其中的竞技者无疑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2019年5月8日,AI圈传来新动态:旷视宣布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并在此次融资交易中被估值40多亿美元。
关注AI领域的人都知道,在当下大热的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视觉(CV)占比最大,赛道内的竞技者“四小龙”(旷视、依图、商汤、云从)也都旗鼓相当、不容小觑。旷视的这一次融资,无疑再一次按下了场内的“start”键,新一轮的竞技即将上演。
问题来了:在竞争已经呈“白热化”状态,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人绷紧神经的情况下,旷视是凭借什么拿到“补充弹药”的呢?答案其实不难总结。
积小流,成江海,技术“成绩单”广受称道
旷视是业内创立和成名最早的AI独角兽之一,2011年底,旷视从3人团队起步进行人脸识别产品的研发,仅用了10个月时间就推出Face++产品,并靠此一举成名,随后便开启刷新“成绩单”模式,始于CV但不止于CV,不断探寻边界和想象力。
在技术硬实力上,旷视一直处于行业领跑的地位,2013年曾一举拿下人脸识别最关键的三个竞赛冠军,引领了“刷榜”风潮。在2017年MS COCO、Places两项世界计算机视觉顶级竞赛中击败Google、微软、Facebook,成为该竞赛首个一举获得多项冠军的中国企业。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旷视又获得“COCO 2018冠军”、“CVPR 2018挑战赛冠军”、“ECCV 2018挑战赛冠军”、“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等多个顶级赛事桂冠和荣誉。而在核心技术的专利化和标准化上,旷视作为AI头雁也已经提交了超过1000件的AI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并参与了19项人工智能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现如今,旷视正在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开发者,及上千家行业客户提供智能物联服务及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广受好评。
聚焦商业落地,确定AI赛道新打法
高融资额的背后需要强大的落地业务支撑,这是资本圈默认的游戏规则。对烧钱如流水的AI领域尤其如此。这一点旷视心知肚明,并且早有部署。
2019年1月16日,旷视举办了一场机器人战略发布会,在会上,旷视发布了新的Logo,从“Face++旷视”变成了“MEGVII旷视”,并推出了业内首个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操作系统——河图,更新了其未来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城市大脑、供应链大脑、个人设备大脑三大IoT场景业务群。
对于这次战略部署,旷视CEO印奇是这样解读的:对旷视而言,2019年首要任务是聚焦商业落地。第一个是城市大脑场景,以摄像头硬件为承载,从安防起步,发力点在于城市管理与智慧地产。第二个是供应链大脑场景,以智能物流为核心,以机器人硬件为承载,发力仓储、新零售与制造业场景。第三个,则是个人设备大脑场景,它以模组硬件为承载,发力点为手机与征信验证。它也是旷视起步的场景。未来3-5年,旷视将持续打造以城市传感器为核心的城市大脑场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供应链大脑场景、以及以手机为核心的个人设备大脑场景,以推进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实现前沿科技规模化商业落地。
这意味着,旷视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商业化模式。而D轮融资成功也从侧面验证了资本市场对这一模式的认可。
以专利为砖瓦,筑起技术护城河
在旷视的诸多成绩中,有一项数据特别亮眼:旷视目前已经申请和布局了超过1000件AI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在以技术密集著称的人工智能领域,这些专利无疑为旷视筑成了一道坚固的“护城河”。
据旷视知识产权部总经理赵礼杰介绍,旷视之所以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做出这样的成绩,除了和公司坚实的研发能力以及知识产权团队良好的专业素质直接相关外,也和公司用对了专利辅助工具密切相关。这个在专利布局上为旷视助益不少的工具就是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
智慧芽帮助旷视知识产权人员提升技术查新的准确率
利用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进行技术查新是旷视知识产权人日常操作之一。一般在专利申请阶段,旷视知识产权工作人员需要做充分的调研工作,从而判断要进行立项的业务或者将要申报的专利有没有新颖性、创造性。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目前已经呈现“白热化”趋势,技术上的比拼更是锱铢必较,所以在进行技术查新时,任何一点疏漏都有可能导致研发工作前功尽弃,从而浪费巨大的精力、时间。
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收录了全球1.3亿以上的专利数据,并且保持即时更,很好地满足了旷视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对技术查新准确率的需求。不仅如此,智慧芽专利数据库还具有多维度可视化分析、协同操作等功能,有效地提升了知识产权人的查新效率。
智慧芽帮助旷视研发人员提升侵权风险分析效率
在旷视,利用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进行侵权风险分析也是常见场景之一。通常当研发产品还处于雏形阶段或者上市前夕,去看这个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目标市场的专利技术情况,从而对可能存在的侵权风险进行规避,是必不可少而且需要耗费一定精力的工作。
智慧芽专利数据库对专利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后提供的3D全景分析地图服务,对旷视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来说,无疑就是一把提升效率的“利器”。这项服务支持大数据量(5w+件专利)即时分析,以3D形式呈现行业现有技术分布,展示竞争对手优劣领域,从而达到验证研发想法、规避侵权风险的目的,能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人侵权风险分析效率,为企业节省经费和时间。
以非凡科技,为客户和社会持续创造最大价值
从一百多年前先进知识分子留洋然后给中国带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再到各种商业模式的C2C(copy to China),似乎总是西方国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科学技术,而我国更多的处于一个追赶者的角色。然而以旷视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则打破了这一惯例,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屡次“刷脸”,惊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