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行业知识

超薄OLED屏幕专利被谁垄断?中国企业如何突破技术壁垒?

智慧芽 | 2025-07-17 |
芽仔

芽仔导读

YaZai Digest

OLED屏幕技术在专利格局中由韩国三星和LG主导,日美企业在喷墨印刷和材料领域构建壁垒。

中国企业JD方、维信诺等通过技术替代(如喷墨印刷、光刻工艺)和生态共建(产学研协同、政策支持)实现突破,2025年市场份额达43%超越三星,技术指标如1700ppi像素密度少有。

但风险犹,包括专利诉讼和驱动芯片依赖。

智慧芽平台提供专利数据库AI摘要和风险预警服务,支持企业创新与风险规避,助力国产OLED从跟跑到并跑。

超薄OLED屏幕凭借轻薄、高对比度、自发光等特性,已成为手机、电视、车载显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但长期以来,OLED专利格局呈现“韩系主导、日美补位”的垄断态势,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与专利布局上面临不小挑战。近年来,随着JD方、维信诺等企业的持续投入,国产OLED不仅在市场份额上实现反超,更通过技术创新专利策略逐步打破壁垒。这一过程中,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如智慧芽,为企业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洞察与风险预警支持。

OLED专利垄断:韩系主导,日美补位

目前,OLED屏幕专利主要由韩国企业把控。三星在手机OLED领域占据一定优势,其“钻石像素排列”等蒸镀工艺专利,长期控制着90%以上的驱动芯片供应;LG则主攻大尺寸电视面板,凭借W-OLED像素结构等专利稳居前列。日美企业虽未形成全面垄断,但在细分领域构建了技术壁垒——日本JOLED的喷墨印刷技术、美国UDC的磷光材料专利,均成为其他企业绕不开的“专利墙”。这种格局下,中国企业若想在OLED领域突围,必须在专利布局与技术路线上另辟蹊径。

中国企业的突破路径:技术替代+生态共建

面对专利垄断,中国企业并未选择“硬刚”传统路线,而是通过“技术替代+生态共建”的组合策略逐步破局。

首先是核心技术攻关。部分企业避开三星主导的蒸镀工艺,转向喷墨印刷、光刻等替代路线。例如JD方开发的喷墨印刷技术,通过材料精确沉积提升了生产效率;维信诺合肥产线采用光刻工艺,使屏幕亮度较传统技术提升3倍。在材料创新上,维信诺第三代TADF材料解决了蓝光衰减问题,屏幕寿命延长50%,成功实现差异化竞争。此外,通过“专利池”交叉授权(如华为与三星的合作),中国企业有效降低了侵权风险。

其次是产学研协同。维信诺脱胎于清华大学实验室,依托国家863计划攻克柔性屏技术,将高校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应用;JD方则与华为、比亚迪等终端厂商合作开发车规级OLED,加速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场景的落地。这种“研发-生产-应用”的闭环,让技术创新更贴近市场需求。

政策与资本支持同样关键。维信诺等企业通过“专精特新”政策获得资源倾斜,其昆山产线投资440亿元实现全柔AMOLED量产;多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15%,持续为技术迭代提供动力。

当前成果与未来挑战:份额反超,但风险犹

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OLED面板占比达43%,仅此超越三星(49%),技术指标上更实现1700ppi像素密度、全亮度DC调光护眼等少有参数,国产屏已成为小米、OPPO等旗舰机型的“先进”。但突破之路并非坦途:一方面,三星等巨头的专利诉讼风险持续在(如JD方曾面临的专利纠纷);另一方面,驱动芯片仍90%依赖韩国供应链,国产化进程亟待加速。

智慧芽:助力技术创新的“专利导航仪”

在这场技术突围中,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智慧芽为例,其“专利数据库”覆盖172+专利局数据,支持快速查询蒸镀工艺、喷墨印刷等细分领域的专利布局,帮助企业避免重复研发;“研发情报库”通过AI技术摘要功能,将复杂的专利文本转化为技术问题、手段、效果的清晰总结,大幅提升研发人员的阅读效率。对于专利诉讼风险,智慧芽的“法律数据”服务可监控质押、海关备案等动态,提前预警潜在纠纷;而“战略新兴产业分类”功能,则能精确定位OLED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助力产学研协同。

专利布局到技术落地,中国OLED企业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未来,随着驱动芯片等短板的补齐、专利诉讼应对经验的积累,国产OLED有望进一步巩固优势。而像智慧芽这样的专业服务平台,将持续为企业提供“技术地图”与“风险雷达”,让创新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FAQ

5 个常见问题
Q

1. 三星和LG在OLED领域有哪些核心专利技术

A

三星拥有传统蒸镀工艺的核心专利,如"钻石像素排列"技术,控制着手机OLED市场90%以上的驱动芯片供应。LG则主导大尺寸W-OLED电视面板技术,其像素结构专利形成重要壁垒。日美企业在喷墨印刷技术(JOLED)和磷光材料(UDC)等细分领域也有专利布局[1][6][7](CITE)。

Q

2. JD方和维信诺在OLED技术上有哪些突破性专利?

A

JD方2025年获得"围堰+薄膜封装"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专利(CN104241550A),显著提升屏幕可靠性。维信诺拥有6300余项专利,其TADF材料专利解决蓝光衰减问题,使屏幕寿命提升50%,像素结构专利实现69%开口率和60%透过率[4][7][8](CITE)。

Q

3. 中国企业如何绕过韩国企业的蒸镀工艺专利壁垒?

A

主要采取三种路径:一是开发喷墨印刷(JD方)和光刻工艺(维信诺)等替代技术;二是通过材料创新如第三代TADF材料;三是建立专利交叉授权机制,如华为与三星的专利池策略。维信诺合肥产线采用光刻工艺使屏幕亮度提升3倍[2][5][8](CITE)。

Q

4. 国产OLED屏幕目前达到什么技术水平?

A

2025年数据显示,国产OLED已实现1700ppi像素密度、全亮度DC调光等少有参数,市场份额达43%(JD方占15%),仅此超越三星。维信诺很新屏幕获A++认证,在分辨率、护眼等方面刷新记录[1][2][8](CITE)。

Q

5. 国产OLED发展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A

首要挑战是专利诉讼风险(如JD方与三星纠纷),其次是供应链依赖——90%驱动芯片仍由韩国垄断。此外需持续投入研发(维信诺研发占比18%)和产业链整合,如与华为、比亚迪合作开发车规级OLED[2][4][6](CITE)。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