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研发情报库

为研发人员打造的技术创新平台,适应企业研发需求,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比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行业知识

消毒:科学的防治传染病之道

智慧芽 | 2023-05-27 |

  防治传染病是人类历史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作为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消毒在防治传染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消毒的概念、分类、实施标准和使用要领,并重点探讨抗生素滥用对消毒产生的影响。

  一、消毒的概念与分类

  消毒是指对器具、环境、食品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消毒的目的是除去或杀灭有害的、潜在危害的微生物污染,从而减少或消除疾病传播的机会。消毒根据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的方法等不同条件,可以分为物理性消毒和化学性消毒两类。

  1.物理性消毒

  物理性消毒是采用物理因素(如高温、辐射、紫外线、负离子等)使微生物失活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物理性消毒方法有:蒸汽灭菌、热氧化灭菌、紫外线辐射、高频短波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2.化学性消毒

  化学性消毒是采用化学消毒剂(如氯、过氧化氢、酒精、碘、臭氧、二氧化氯、甲醛等)在一定条件下杀灭病原微生物。化学性消毒可以分为酸碱性消毒、氧化还原消毒、表面活性剂消毒、气体消毒和吸附剂消毒等。

  二、消毒实施标准及使用要领

  消毒剂的浓度、使用条件、使用方法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因此,对于不同的消毒剂要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使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消毒的实施标准通常要求,消毒剂要使用规定的品种、浓度和用量,并保证消毒剂的质量稳定;消毒器具和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使用前必须经过洗涤和净化,以避免对消毒剂的浓度、温度等影响,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在使用消毒剂时,还应注意以下要领:

  (1)选择消毒剂要根据所消毒物品的种类和杀菌效果、使用场所、使用方法等因素进行选购。

  (2)正确掌握消毒剂的浓度、时间和温度等参数。

  (3)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剂的分布均匀,不能出现漏斗现象,否则容易造成消毒效果差。

  (4)使用后,要对消毒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残留消毒剂的负面影响。

  三、抗生素滥用对消毒的影响

  随着抗生素滥用的日益严重,一些微生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由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的繁殖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诱发了一些特殊的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株对一些消毒剂也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从而干扰了消毒效果。

  抗生素的滥用对环境中的微生物和消毒剂的耐受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可能会使得某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等)越来越多地体内携带抗药性,导致一些人患上不易治愈的疾病;另一方面,当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抗药性微生物时,消毒剂不能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这会极大地影响公共卫生水平。

  四、结语

  消毒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保障公共卫生和全民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要适当,消毒的实施标准也应严格,以确保消毒的效果。在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过程中,更需要妥善处理好消毒剂和抗生素的关系,从而维护好公共健康。

申请试用

预约演示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400-694-44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