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上科大团队突破性技术登《神经元》,引领遗传性耳聋精准基因治疗革命 - 专家点评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4-23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人类最普遍的感官障碍之一是听力损失,目前全球大约有4亿人受此困扰。先天性听力损失约有60%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00多个与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有关的基因。近年来,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基因疗法在遗传性耳聋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然而,目前技术仍存在诸多挑战,大剂量AAV载体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令人忧虑,可能导致肝脏毒性,甚至是肝细胞癌。而耳蜗的细胞类型复杂性对基因递送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微环境中实现疾病相关基因的精准调控是一个重大挑战。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钟桂生课题组在《神经元》(Neuron)期刊上发表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ARBITER的创新技术,即体内转录增强子重构技术。这项技术成功解析并优化了关键耳聋基因的特异性增强子,展现出在遗传性耳聋精准基因治疗上的巨大潜力。我们的耳蜗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其中包括毛细胞(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支持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等,每种细胞都有与听力相关的重要基因。ARBITER系统结合AAV载体与体内增强子高通量筛选,能对耳蜗中不同类型的毛细胞进行定向递送和精准表达,有效突破了以前病毒递送过程中存在的脱靶、高风险、高剂量等难题。

通过ARBITER系统,研究团队鉴定出特异性增强子,如外毛细胞专一的Slc26a5Myo7a基因的增强子。这些保守非编码序列增强子,像精密控制的指挥棒,能够高效地驱动外毛细胞表达重要蛋白,成为修复感音细胞功能的分子开关。团队研究表明,当Slc26a5的两个关键CNE(保守非编码元件)缺失时,其编码的prestin蛋白不再表达,导致严重的耳聋。他们在Slc26a5功能障碍的小鼠模型中,测试了加强子在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虽然Slc26a5E1E2增强子单独不能令耳聋小鼠恢复听力,但通过保守模块的分析和重组,研究设计出一种高效的外毛细胞特异性合成增强子B8。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增强子能够近乎100%地实现对外毛细胞的转导,并以自然方式驱动prestin的表达,成功恢复了耳聋小鼠的听力。低剂量和高特异性的特质大大降低了治疗的风险和费用,预计将惠及全球听力损失患者。

同时,该研究也证实了重构增强子在不同动物模型的保守性与种间有效性,尤其是在树鼩模型的应用。ARBITER系统的开发不仅在耳蜗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遗传性耳聋患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提供给未来更复杂疾病模型的基因治疗方案。接下来,该技术可能用于扩展支持细胞基因治疗,揭示非编码序列与转录因子的调控关系,为人类的发育和疾病研究开辟新路径。

在《神经元》期刊中,据称ARBITER的研究极具突破性。这项研究能在更广泛的疾病治疗领域找到借鉴意义,为其他组织相关的疾病提供高效的解决工具。其设计和应用不仅拓展了耳聋治疗的范围,也为其他细胞类型提供了增强子筛选的可能性。期待在不久的未来,这一系统在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得到验证,为听障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