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

1.6亿全球专利数据,覆盖126个国家/地区,提供精准、多维度、可视化的专利及研发情报

免费查专利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创新研究中心

小巨人大能量!近万家“小巨人”贡献超15万件授权发明专利量

智慧芽 | 2022-10-25 |

10月24日,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商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202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中国自2019年起公示的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规模与融资上市情况,并从企业整体科创能力、行业科创格局以及区域科创版图等维度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全景扫描分析。


报告显示,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占全国企业(不含港澳台)数量的0.04%,其授权发明专利总量达15.16万件,约占全国的4.64%,可见近万家“小巨人”以万分之四的企业数量占比撬动了全国超百分之四的技术规模;“小巨人”企业对A股市场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小巨人”占比最高,达48.8%;“小巨人”企业2021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为18.3%,远超工信部10%的增速目标;从平均发明专利密度来看,“小巨人”企业每千名员工掌握近63件有效发明专利,是A股上市企业的3.4倍;从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来看,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小巨人”企业的技术规模最接近上市公司水平,达到八成以上;从区域维度来看,江苏、北京、上海的“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表现突出,其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近2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万家“小巨人”以万分之四的企业数量占比撬动全国超百分之四的技术规模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9年以来累计培育四批,共计公示9279家,实际培育认定8997家,已接近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十四五”一万家目标。从技术规模来看,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总量达到15.16万件,全国2500万余家企业(不含港澳台)授权发明专利总量共约327.02万件,占比约4.64%。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陶栋艳表示:“从技术和专利维度,我们看到了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呈现了‘少而精’的特点。根据数据分析,‘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全国企业总量中的占比不高,仅为0.04%。但是,这近万家‘小巨人’企业却以高质量的授权发明专利产出,贡献了全国超过百分之四的技术规模,彰显了突出的科创能力。相信随着后续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充,真正引领中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640.png

图1: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经济系统中的占比(来源:智慧芽、国家数据)


科创板“小巨人”含量最高,占比高达48.8%


据智慧芽统计,截至6月30日,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融资经历的企业数量达到3859家,占比为41.59%;而已上市企业数量仅为646家,占比为6.96%。


虽然上市比例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但从资本市场的去向看,已上市的64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绝大多数为A股上市企业,其中又以创业板最多,此外也有极少数赴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具体来看,A股上市共638家, 新交所上市1家,港交所上市7家。A股中,主板上市174家,创业板上市246家,科创版上市205家,北交所上市29家。此外,还有1372家“小巨人”已经在新三板挂牌,占比达到14.8%。


进一步分析,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A股市场,尤其是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这三大板块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其中,在A股沪深主板3155家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为6.4%;创业板1142家企业中,“小巨人”占比达到21.5%;而科创板的“小巨人”含量最高,420家上市企业中高达48.8%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接近一半;此外,北交所89家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为32.6%。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成立时间尚不足一年,上市企业总量尚少,但作为针对性服务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平台,通过企业锁定期短、转版路径完备等制度优势,未来将持续吸收专精特新企业、尤其是已挂牌新三板的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贡献占比有望持续扩大。


640 (1).png

图2:A股各版块中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贡献度(来源:智慧芽)


“小巨人”企业2021年专利申请增速近2倍于工信部目标


智慧芽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专利申请量为104.43件,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为15.89件。以2020年和2021年公开的专利申请量计算,平均每家“小巨人”2020年专利申请量为15.19件,2021年增长至17.97件,增速达到18.3%。


工信部制定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有一系列五年发展目标,其中提到,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年均增长目标是10%以上。对照这一目标,“小巨人”企业的技术规模增长表现突出,实现了近2倍于工信部目标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平均专利申请量从2020年的14.12件增长至2021年的17.00件,增速达到20.4%,比前三批高出2-15个百分点,同时也远高于10%的工信部目标。


640 (2).png

图3: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专利增长情况(来源:智慧芽)


“小巨人”的平均发明专利密度是A股上市企业的3.4倍


为排除企业规模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估一家企业的技术密集度,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采用发明专利密度——千人均的有效发明专利数来进行衡量分析。报告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发明专利密度达到62.99件/千人,即“小巨人”企业每千名员工就掌握近63件有效发明专利。对比来看,A股上市企业的平均发明专利密度则为18.51件/千人,“小巨人”企业的平均发明专利密度是其3.4倍,展现出较强的“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


此外,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平均发明专利密度达到69.03件/千人,其千人均有效发明专利数比第二批及第三批多10件以上。


640 (3).png

图4: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明专利密度与A股上市企业对比(来源:智慧芽)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小巨人”技术规模最接近上市公司水平


根据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应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据智慧芽统计,四批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规划高度吻合,属于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达79.5%,体现出了明显的行业聚焦。其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机械装备(结合电力装备、农机装备与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三个重点产业领域)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2156家、1881家和1536家。


从技术规模来看,按平均每家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量计算,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装备三个产业领域的“小巨人”企业的技术规模超过均值,分别为38件/家、23件/家和19件/家。


考虑到不同行业的技术规模存在差异,对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技术规模最接近,相当于同领域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83.96%,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次之,相当于同领域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66.09%。


640 (4).png

图5:各产业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与A股上市企业对比(来源:智慧芽)


江苏、北京、上海“小巨人”科创能力表现突出


据智慧芽统计,从省级单元来看,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全部31个省区市,其中有20个省区市有超过100家小巨人,浙江省的“小巨人”数量最多,共1079家;从地级单元来看,“小巨人”企业分布于300个城市(直辖市、地级市、州、地区),其中有21个城市有超过100家小巨人,北京市的“小巨人”数量最多,共597家;从区县单元来看,“小巨人”企业分布于1461个区县,其中有4个区县有超过100家小巨人,北京海淀区的“小巨人”数量最多,共265家。


分析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分布在省、市、县三个空间层级序列中头部效应不断放大,集中度不断提升,科技企业集聚效应明显。前10个省市占全部省市的32.3%,其“小巨人”数量占比(即省份的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e,CR10)达到68.1%;前10个城市占全部城市数量的3.3%,其“小巨人”数量占比(即城市的集中度CR10)达到33.3%;前10个区县占全部区县的比重仅为0.7%,其“小巨人”数量占比(即区县的集中度CR10)达到11.9%。


进一步对比各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规模、平均经营规模(按平均员工数计)和平均技术规模(按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计),北京和上海的“小巨人”企业,其经营规模小于全国均值,而技术规模大于全国均值。具体来看,北京和上海的平均每家企业员工数仅在200人上下,但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4.08件/家和23.22件/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6%和52%。


与此同时,江苏的“小巨人”企业,其经营规模和技术规模均大于全国均值。江苏的平均每家企业员工数在330人上下,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3.56件/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5%和48%,与京沪相当。


640 (5).png

图6:各省区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整体表现(来源:智慧芽)



本文福利 扫码获取

640 (6).png

202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



申请试用

预约演示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400-694-44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