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抗癌领域,传统的化疗方法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显著的副作用和抗药性问题令患者和研究人员感到困扰。近年来,靶向G-四链体结构的抗肿瘤药物迅速成为研究焦点。G-四链体是一种特殊的DNA结构,存在于多种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特别是在c-MYC和KRAS基因中。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普遍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关。通过稳定G-四链体结构来抑制这些基因的作用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抗癌策略。
武汉轻工大学的高超和何毅团队展开了一项新的研究,致力于通过FRET Melt2实验评估合成的吡唑并喹啉衍生物在稳定c-MYC Pu27和KRAS G-四链体上的效果。研究发现,化合物PQ32对G-四链体的稳定性表现出优异的增强作用,其高ΔTm值表明其对G-四链体有强亲和力。
继续深入实验,PQ32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展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对肿瘤细胞IC50值低至1.07 μM,能够阻滞细胞周期于G2期并引发细胞凋亡。此外,PQ32还降低了c-MYC和KRAS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动物模型实验中,PQ32对肿瘤的抑制力可与顺铂媲美,却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显示了卓越的耐受性。
通过分子对接研究,PQ32被证实在与G-四链体结合中具有显著的高亲和力结构基础。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PQ32在体内外环境中的抗肿瘤潜力,同时扩展了关于G-四链体结构在抗癌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视野。
总之,这项研究为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PQ32作为一种新兴的小分子配体,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呈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不仅实现了在细胞水平的显著抑制作用,还表现出对治疗剂量的高耐受性。该研究标志着在抗癌药物研发中,以G-四链体为靶点的策略取得了重要突破,并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