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诺奖团队开创OpenDEL®筛选技术新纪元,揭示心脏病治疗新机制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11-14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日,美国《临床研究杂志》发表了一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该研究由诺贝尔奖得主Robert J. Lefkowitz教授与Howard A. Rockman教授共同领导。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OpenDEL®自助筛选工具,成功识别出一种具有精准调控能力的新分子,用于调节心脏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这为治疗一种致命性心脏病——儿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研究背景:
传统的β-阻滞剂通常通过占据受体活性位点来发挥作用,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伴随副作用,包括低血压疲劳。为此,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Lefkowitz教授和Rockman教授的带领下,探索一种更具选择性的心脏药物,这种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疾病,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他们的目标是找到变构调节剂,这类分子通过结合受体的其他部分,精准调节其功能,从而提升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核心发现:
通过研究,科研团队找到了一个名为C11的领先化合物,其作用机制有别于传统药物。C11具有独特的双重功能,被称为PAM-拮抗剂,这意味着它能在增强激动剂与β1AR结合的同时,也能通过拮抗受体激活后的信号传导来抑制心律失常。在实验室的心动过速疾病模型中,该分子展示了显著的治疗潜力,能够有效减缓心肌细胞的异常活动。

OpenDEL®技术的贡献:
研究中,OpenDEL®平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一技术提供了化学多样性的基础,拥有超过十亿个小分子,极大地丰富了化合物的筛选池。其次,通过使用该平台进行精准的亲和筛选,研究者们从中识别出了C11及相关的化合物。此外,这一技术还支持对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新分子的独特性质。

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
此次研究不仅为CPVT的治疗带来了潜在的药物C11,也让人们看到了变构调节在心脏药物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为GPCR靶向药物的创新提供了新路径,表明更为精准的调控方式将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