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生命科学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科研团队全球首发的iPSC细胞药物为渐冻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近日,全球首款针对渐冻症的iPSC再生神经细胞治疗注册临床试验,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的给药。这一进展对渐冻症——全球五大绝症之一的患者而言,如同划破长夜的曙光。
渐冻症,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影响运动神经元的渐进性疾病。患者的神经元逐渐退化并死亡,导致从身体瘫痪到无法讲话、吞咽甚至呼吸的过程。当前,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约为39个月,而根治此病的有效疗法仍未出现。
作为一名生命科学领域的追踪者,我对此次的技术进展深感振奋。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得中美药监局双重认证的iPSC细胞治疗试验,并且完全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完成,这让中国在疾病治疗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前京东副总裁蔡磊因罹患渐冻症而广为人知。尽管身体条件限制重重,他仍不放弃,而是积极推动渐冻症研究。今年6月,他与华大集团联合成立研究实验室,通过时空组学技术研究渐冻症患者的肌肉微环境,取得了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为研究该病的原因开辟了新视野。
渐冻症研究领域中,遗体和组织捐献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由于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和脊髓,需在患者去世后方能取得研究样本。蔡磊大力推动该领域的相关捐献,成功实现了中国在渐冻症研究样本上的从无到有的突破。
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iPSC技术。iPSC,即诱导多能干细胞,是将体细胞重编程成胚胎样干细胞,再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的技术。士泽生物开发的XS228细胞注射液即是应用此技术的成果,无需复杂的细胞配型,大大减少了治疗成本和患者等待时间。
采用腰穿注射的方式,将临床级的iPSC衍生神经细胞植入患者体内。初步治疗结果显示,首位受试者没有出现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顺利进入了后续的观察期。这需更多临床实验来验证其长期的安全性和功效。
iPSC技术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也展示出潜力。目前,士泽生物已获批针对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等多项临床试验。中国在此领域已步入全球领先行列。
国际视野中,针对罕见病的研究正不断前进。此前的研究显示,LXR激动剂可以改善一些罕见神经疾病患者的症状功能,而士泽生物的细胞药物早在2023年就获得美国FDA的孤儿药资格认证,成为中国首个取得此资格的iPSC衍生细胞药物。
孤儿药用于罕见病治疗,享有特殊的市场独占、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中国对罕见病的关注及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蔡磊建立的患者数据平台已汇聚了大量重要数据,支持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推进。
虽然全球对渐冻症的了解仍有限,但生命科学的进步带来了无限可能。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也许很快,人类将攻克渐冻症。那时,我们会记住那些为此做出贡献的患者、科学家和每一个关心的人。
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顽强生存,更在于照亮他人,正如蔡磊所说:“我的努力不是为拯救自己,而是为了拯救更多渐冻症患者”。这种精神是推动科学不断前行的根本力量。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