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2.86亿美元收购!BMS巨头整合2seventy bio,加速CAR-T行业重塑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3-13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310日,生物医药领域迎来了一项重要交易,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简称BMS)宣布将以2.86亿美元的全现金方式收购2seventy bio。这项收购不仅反映了两家公司四年来合作关系的巩固升级,还揭示了CAR-T疗法市场竞争的激烈及行业整合的趋势。

根据协议条款,BMS将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购买2seventy bio的所有流通股,这一价格比37日的收盘价高出88%。预计该交易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需经过相关的反垄断审查以及股东的同意。2seventy bio的董事会已一致通过了这一协议,持有公司5.3%股份的重要股东也签署了支持协议。

2seventy bio的核心技术产品ABECMA,是全球首款获得批准的针对BCMACAR-T疗法,专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2024年,ABECMA实现了4.06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BMS为此向2seventy bio支付了利润分成。此次收购完成后,BMS将完全拥有ABECMA,并负责其全球商业化工作,此举被认为是BMS削减未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步骤。

2seventy bio企业发展历程表明其战略调整的必然性。公司前身是蓝鸟生物CAR-T部门,自2021年通过SPAC上市独立运营以来,就一直致力于ABECMA的研发及市场扩展。尽管在2024年推动ABECMA适应症扩展到二线治疗,但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却逐年加剧。2023年,净亏损已经达到3.2亿美元,到2024年增至4.1亿美元。为应对资金短缺,2seventy bio2024年初以5000万美元将非ABECMA业务出售给再生元,并进行了30%的裁员。

2seventy bio的首席执行官Chip Baird表示,这次收购是企业战略调整的合理结果。自2024年宣布专注于ABECMA以来,公司市值缩水超过60%。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此次被收购,2seventy bio的股东终于可以顺利退出,并避免因资金链问题导致的风险。

BMS的收购行动也能被视为其应对即将到来的专利悬崖的一步棋。2025年起,BMS的主要产品Yervoy(伊匹木单抗)Opdivo(纳武利尤单抗)专利逐步到期,而2026Eliquis(阿哌沙班)专利失效预计会年销售额减少超过130亿美元。在这一背景下,BMS亟需通过并购以补充其高潜力产品线。

ABECMA的加入将大幅度扩充BMS肿瘤产品管线,目前BMSCAR-T产品组合中有针对B细胞淋巴瘤Breyanzi和新收购的ABECMA。通过整合2seventy bio的科技团队与临床开发资源,BMS计划加速ABECMA早期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研究,同时探索其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

除了产品线的扩展,BMS的收购也是其成本优化策略的一部分。自2024战略生产力计划启动以来,BMS已裁员2200人,并上调2027年的成本削减目标到20亿美元。通过全资持有ABECMABMS预计将每年节省数亿美元的利润分成开支。

此次交易还揭示了CAR-T行业的整合动态:即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产品线,而中小型公司则因财务压力寻求战略退出。目前,以诺华吉利德(Kite PharmaBMS为首的几家公司主导着全球CAR-T市场,随着更多疗法的获批及适应症的扩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对于患者而言,BMS的资源投入有可能加快ABECMA在市场上的可及性。尽管目前ABECMA的供应受到REMS计划的限制,BMS计划扩大其生产并探讨降低治疗成本的可能性。然而,行业专家指出,CAR-T疗法的高定价仍然是其普及的一大障碍,在美国,ABECMA的定价高达41.95万美元。

尽管交易前景光明,但也面临着挑战。反垄断审查可能是一个关键障碍,特别是在BMS已有Breyanzi的情形下,其须证明收购不会减弱市场竞争。此外,整合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文化差异与人才流失风险同样不容忽视。2seventy bio团队在CAR-T领域拥有独特经验,保留核心员工并实现新技术的整合,将成为BMS面临的主要挑战。

完成对2seventy bio的收购后,BMSCAR-T领域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预计未来BMS将继续通过并购或合作扩大其细胞与基因疗法版图,尤其是在实体瘤领域谋求新的突破。对整个行业来说,此次交易不仅为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退出渠道,也推动企业重新评估自身在高资本密集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CAR-T疗法的竞争将更多地集中于提升疗效、控制成本及扩大适应症方面,行业整合的步伐将继续加快。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