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屠呦呦荣膺美国科学院院士及专访内容揭晓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5-01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美国国家科学院于当地时间430日公布了2025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在这次名单中,共有120位院士和30位外籍院士脱颖而出,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屠呦呦也荣幸入选。现年94岁的屠呦呦因为在青蒿素疟疾疗法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于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前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尽管屠呦呦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她至今仍未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

2015年诺奖揭晓后,公众对于屠呦呦未能入选院士提出了一些质疑。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屠呦呦透露她曾多次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未获成功,卫生部长曾亲自推荐我,但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申请未果。青蒿素的发现源自大型科研项目“523任务,这一项目涉及众多参与者,关于屠呦呦是否为这个项目的代表性人物,一直存有争议。然而,饶毅及其合作者在《中国科学》发表的文章中认为屠呦呦是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并且肯定了她在这一进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屠呦呦虽在国际上获得多项殊荣,而在国内,她可贵的贡献未能立即为她赢得相应荣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对院士的增选设置了一定的年龄门槛,她获奖时已84岁,超过了入选年龄的惯例规定。例如,2023年中国工程院最年长的有效候选人为77岁,中国科学院为68岁。然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入选无年龄限制,显示出国际对屠呦呦贡献的重视。

2009年,黎润红在对屠呦呦的访谈中记录了青蒿素发现的详细经过。屠呦呦回忆道,她开始进入“523任务是在1969年,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在1971年中期,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了醚中干这一具有抗疟活性的化学成分。1972年,青蒿素的疗效在临床得到肯定,至此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篇章。

即便屠呦呦的贡献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赞誉,她在国内科学界的成就认可却相对滞后。国际对她的认可早于国内者,屠呦呦获得诺奖十年后,美国国家科学院成为首个授予其院士头衔的机构。而在国内,是否有更完善的机制来保护和鼓励如此重大的原始创新,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