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生物医药研发的漫长旅程中,每一种新药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必须经历严峻的考验,而三期临床试验作为进入市场的重要环节,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2025年,多个国际和国内制药公司在其三期研发项目中遭遇挫折。
首先,阿斯利康于7月16日公布其新药Anselamimab用于治疗轻链型(AL)淀粉样变性的III期CARES研究结果。Anselamimab没能展示出相较于安慰剂的统计学显著性改善。尽管如此,在某些特定患者群体中,该药在降低全因死亡时间和减少心血管住院方面显现出显著临床改善。
其次,诺华公司在7月初宣布其针对巨细胞动脉炎(GCA)的IL-17A单抗Cosentyx的III期研究未达到预期效果。自2015年上市以来,Cosentyx已在全球范围内用于多种免疫性炎症疾病的治疗,但此次研究未能证明其在持续缓解方面的改善效果。
接下来,强生公司在5月初宣布其眼病基因治疗药物bota-vec在3期临床试验中未达主要终点。bota-vec采用腺相关病毒载体技术,目标是提高患者的视觉导航能力。然而,尽管没有达到主要终点,该药在一些次要终点上显示出了改善。
此外,百济神州的TIGIT抗体Ociperlimab在肺癌研究中也遭遇失败。由于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的分析,Ociperlimab的III期AdvanTIG-302试验未能达到总生存期的主要目标,这使得公司约21亿元人民币投入未能显现回报。
最后,罗氏公司宣布其高剂量奥瑞利珠单抗在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RMS)III期MUSETTE研究中未能达到主要终点。高剂量组未表现出较低剂量的优越性,尽管其安全性并无问题。奥瑞利珠单抗作为一种针对CD20阳性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曾被寄予厚望,但此次研究结果未能如愿以偿。
结语:这些三期临床失败案例虽令人遗憾,但也反映出生物医药研发“九死一生”的挑战。这些经验提醒着相关药企在选择靶点、设计临床试验和探索剂量时必须更加谨慎。尽管失败是一种挫折,但它同时也推动着我们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指导着未来研发路径的优化和技术进步。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