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中性粒细胞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7-21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长期以来,人们在癌症治疗中广泛采用了以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疗法,如T细胞接合器、CAR-T疗法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然而,这些基于T细胞的技术在治疗冷肿瘤时常常表现不佳。这类肿瘤因T细胞浸润不足,使得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努力变得困难。近日,由Lady Davis医学研究所、麦吉尔大学、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及麻省理工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重新训练中性粒细胞可以使其有效攻击冷肿瘤。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

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中存活时间最短的免疫细胞(通常存活仅数小时至几天),在体内长期保持功能存在困难。这种短暂寿命使得中性粒细胞难以如T细胞般提供持久的抗癌效应。此外,中性粒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容易激活或凋亡,导致其数量和质量难以稳定维持。相较之下,T细胞(如CAR-T疗法)和NK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相对成熟。值得注意的是,中性粒细胞具有释放活性氧(ROS)、炎性细胞因子和诱捕网的能力,虽然这些机制有助于消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但也可能损伤正常组织,引发过度炎症反应,甚至促进肿瘤微环境的慢性炎症,加速肿瘤发展。此外,中性粒细胞存在不同亚型,其抗肿瘤功能受制于肿瘤微环境的动态调控,如何精准调控特定亚型成为一大挑战。

为解决这些挑战,研究人员通过系统性地给予TLR3TLR4TLR9激动剂(如polyICCRX527CpG-B),直接激活中性粒细胞中的NF-κB信号通路。这一通路上调了抗肿瘤基因的表达,并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延长中性粒细胞的寿命。同时,这些激动剂在激活中性粒细胞时,能够避免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全身性炎症的风险。此外,线粒体复合物I抑制剂如苯乙双胍,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应激能力,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

研究团队在多种乳腺癌小鼠模型上测试了这种联合治疗策略,结果显示其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和转移,即便在免疫缺陷小鼠中也同样有效。这一策略为冷肿瘤,如三阴性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突破了传统免疫疗法过于依赖T细胞的局限。人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基于这一方向的研究成果涌现。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