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IgA肾病被称为沉默的“肾脏杀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它主要影响青壮年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水肿、疲劳、肉眼血尿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果不加以干预,绝大多数患者会在10到15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最终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被普遍认为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其中,“四重打击”学说被广泛接受。第一重打击是个体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诱发黏膜免疫反应,导致致病性半乳糖缺陷的IgA1(Gd-IgA1)的产生,这些Gd-IgA1无法被清除,反而在体内累积;第二步是产生针对Gd-IgA1的抗体;随后第三个阶段,Gd-IgA1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最终,这些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引发了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肾功能损伤。
传统治疗IgA肾病的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例如生活方式调整、使用RASi和SGLT2i类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然而,这些方法效果有限且面临较高的残留肾衰风险。近年来,随着对IgA肾病基础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药物不断获批,推动治疗策略从单一的免疫抑制逐步向多靶点的精准治疗方向转变。
目前全球已批准多款针对IgA肾病的新药,包括Nefecon、Sparsentan、Iptacopan和Atrasentan等。这些药物全都可以口服,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治疗选择。然而,其中仅Nefecon已在中国获批治疗IgA肾病,并且自2024年5月上市以来,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还有多款新药处于临床后期,包括Sibeprenlimab、Zigakibart、泰它西普、Povetacicept、Felzartamab以及Atacicept等。这些药物大多采用创新的作用机制来抑制疾病进展,例如靶向特定免疫反应途径或分子,从源头上干预疾病进程。此外,恒瑞医药的HR19042和Biohaven的BHV-1400等新型疗法也在积极开发中,以追求更优的治疗效果。
据市场分析机构预估,未来几年内IgA肾病治疗药物的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1.96亿美元。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上市,IgA肾病治疗领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