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因癌症而去世的人数超过900万,其中大约90%的死亡归因于癌细胞的转移。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致命性主要源于转移性病变。当乳腺癌细胞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如肺部等其它器官时,患者的生存率急剧下降。因此,科学家们不断努力,致力于揭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以期找到阻止这一致命过程的方法。
近期,一项关于乳腺癌的重要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该研究由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团队完成,题目为“线粒体谷胱甘肽通过整合应激反应信号促进乳腺癌转移”。研究者们揭示了一种名为线粒体谷胱甘肽(GSH)的代谢物在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
癌细胞的转移过程复杂且涉及重要的代谢调整,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然而,关于其成功转移所需的特定代谢物,科学界此前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对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的线粒体代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谷胱甘肽在转移性细胞中显著上升。这一过程由SLC25A39基因的上调驱动,该基因编码线粒体GSH转运蛋白。采用创新的蛋白质标记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区分原发肿瘤细胞和转移到肺部的癌细胞,并在转移细胞中观察到GSH水平的明显升高。
研究进一步指出,SLC25A39在癌细胞转移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遗传筛选、细胞系模型以及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等方法,研究者发现,SLC25A39的缺失会削弱癌细胞的转移能力,但不影响原发肿瘤的生长。这表明线粒体GSH的重要性在于转移早期阶段,而这一作用超越其经典的抗氧化功能。此外,研究者们发现SLC25A39通过激活ATF4(一种应激诱导的转录因子)使癌细胞能够在低氧环境中存活,从而揭示了GSH在转移中必需的机制。
这项研究首次将特定线粒体代谢物与癌细胞转移过程联系起来,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可能对抗癌治疗的发展产生影响。针对SLC25A39的小分子药物或许能有效阻止乳腺癌的转移,同时可能比目前的一些广泛细胞过程的疗法具有更少的副作用。
总体而言,此研究揭示了线粒体谷胱甘肽在癌细胞转移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同时强调了细胞器及其代谢物在癌症生物学的重要性。通过精确研究线粒体的代谢物,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癌细胞如何适应新环境,这将为未来开发特定代谢途径的靶向疗法开辟新方向。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