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8月,中国首个由国家级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并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临床级iPSC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注册临床试验,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中重度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入组。这一患者在没有出现并发症或其他不良事件的情况下,已顺利进入注册临床的随访观察阶段。
此次试验所使用的XS411注射液,是由士泽生物医药(苏州/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异体通用型“现货型”iPSC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临床GMP级;国家I类新药)。它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这一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和死亡,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约为1.7%,预计到2030年,患者人数将达500万。现有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手段有限,无法再生多巴胺能神经元或逆转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
2025年4月11日,在世界帕金森病日之际,士泽生物宣布XS411注射液的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此前,美国FDA也已批准了士泽生物的研究性新药申请,并授予其帕金森病新药的特殊豁免权。
士泽生物创始人兼CEO李翔博士指出,自公司创立以来,不断创新并推动临床级iPSC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此次完成中国首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细胞移植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为未来推进该疗法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