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8月27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的徐沪济教授团队携手清华大学教授、华夏英泰科学创始人林欣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全球首个异体通用型CD19特异性STAR-T细胞疗法YTS109在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且伴有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非凡疗效和良好安全性,为该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或将为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途径。
长期以来,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尤其是合并严重狼疮肾炎的个体,常常被不佳的免疫抑制剂疗效和高复发率困扰。虽然现有的自体CD19 CAR-T疗法在治疗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力,但其个性化制备周期较长、费用高昂,并且伴有基因组随机插入的风险。同时,它还要求在制备前停用免疫抑制治疗,这可能导致疾病加重。为突破这些瓶颈,研究团队开发了创新的CD19 STAR-T产品YTS109,旨在为这些患者提供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华夏英泰的新型STAR(Synthetic T cell Receptor and Antigen Receptor)-T技术平台是一次技术上的重大革新。这种平台完美融合了CAR的直接抗原识别力和TCR的天然信号传导特性,展现出高敏感度、强穿透性、疲惫性低、天然双靶点及优异的安全性等优势。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腺相关病毒(AAV)定点整合策略对通用型STAR-T进行了升级。这一创新步骤增强了通用型STAR-T细胞抵抗免疫抑制及杀伤肿瘤的能力,并显著降低了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的风险。非临床研究显示,YTS109具备高效靶向杀伤能力,对低CD19表达细胞尤为有效,同时呈现低免疫原性、有效减少NK细胞杀伤及宿主T细胞反应等特性。无脱靶效应或染色体异常等安全风险。
在注册号为NCT06379646的临床研究中,自2024年4月至7月,共招募了5名年龄在23至41岁之间的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并狼疮性肾炎患者。这些患者病程长达3至30年,并表现出极高的疾病活动度,他们在接受过多种治疗无果后入组。
治疗结果令人鼓舞。在接受YTS109回输后,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显著且持久的临床改善。实现了10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答指数4(SRI-4)标准。在回输后不久,多数患者的疾病指标迅速降低,症状明显缓解。同时,YTS109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仅有两例出现轻一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未有严重不良事件。
此外,YTS109在免疫系统重置方面展现出引人注目的效果。研究表明,YTS109能够快速清除患者的B细胞,并长期维持低水平。在肾脏组织的修复中也取得显著成效,提示其在逆转肾脏炎症环境及促进组织修复方面的潜力。
鉴于YTS109的出色表现,华夏英泰计划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以验证这种疗法的广泛适用性和安全性。研究团队还计划扩展YTS109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硬皮病等。这些探索性的研究已然启动。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