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胆管癌(BTC)被认为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长期以来,晚期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领域的难题。目前,标准的一线治疗往往只能带来约12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OS),而传统免疫疗法则因抗原异质性、肿瘤微环境抑制及T细胞扩增不足等诸多挑战而受限。
近日,北京卡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宣布了一项新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公开了一种名为“三效合一”超级循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样细胞(ScTILs)的突破性疗法。这一创新疗法在特定患者中取得了18.3个月的中位OS,为胆管癌的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
ScTILs的创新机制
ScTILs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其“三效合一”的设计。首先,该疗法从病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出PD-1+T细胞,这些细胞与肿瘤浸润T细胞具有相似的抗原特异性和TCR克隆组成,能够识别多种新出现的肿瘤抗原。研究表明,PD-1+T细胞在接触肿瘤新抗原或自体肿瘤细胞后,其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高于PD-1-T细胞,从而有效应对抗原异质性问题。
为了突破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ScTILs疗法引入了增强受体(ER),这是一种由PD-L1抗体单链可变区和CD28胞内激活域整合而成的蛋白质。ER能够将PD-L1/PD-1的抑制信号转化为激活信号,增强免疫反应,并且只有在T细胞自身的TCR也被激活时,才会起效,避免攻击正常细胞。动物实验表明,与未修饰的T细胞相比,搭载ER的T细胞在PD-L1阳性肿瘤模型中表现出更强的肿瘤抑制能力,并增强了T细胞对肿瘤组织的浸润。
由于传统T细胞疗法需要在体外进行大量扩增,容易导致细胞耗竭且周期长,ScTILs通过表达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FE)实现了在体内的天然扩增。CFE结合抗原后,激活ScTILs的增殖信号,使其在体内快速扩增,这种方式仅短暂减少了B细胞数量,并不影响免疫球蛋白水平。
临床成果及安全性
在一项对晚期胆管癌的临床研究中,ScTILs展示了显著的疗效。该研究共纳入10例晚期患者,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水平的治疗。结果显示,低至中剂量组的表现明显优于高剂量组,其中,中剂量组的中位OS达到了18.3个月,是B细胞不足患者的5.7倍,并在6周时达到100%的疾病控制率(DCR)。
此外,ScTILs疗法表现出优异的安全性,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4级TRAE),也未观察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ICANS的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如发热和食欲下降都是可逆的,并且整个疗程无需进行预处理化疗和IL-2输注,极大降低了毒性风险。
结论与展望
ScTILs疗法无疑为胆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并为实体瘤细胞疗法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成功解决了三大核心挑战,同时兼顾了疗效的提升与安全性的保障。然而,研究仍有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小(仅10例)以及高剂量组效果欠佳的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在未来,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优化剂量选择,并探索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的可能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期待ScTILs能够为更多难治性实体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可能。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