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免疫疗法的突破性进展正为肿瘤治疗带来革新。尤其是对靶向 PD-1/PD-L1 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研究持续获得美国 FDA 的青睐,多个此类药物获批用于肿瘤的单药或联合治疗。然而,在晚期肿瘤患者中,这些疗法带来的临床益处仍显有限。通常情况下,晚期肿瘤表现为较低的体细胞突变率、少量的浸润淋巴细胞以及低水平的 PD-L1 表达,这些特性使其被归类为“冷肿瘤”。
研究表明,多种免疫细胞因子,如 IL-2、IL-7、IL-12 和 IL-15,能够调节 T 细胞的扩增、存活能力及功能,有望将“冷肿瘤”转换为“热肿瘤”,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起增强抗肿瘤的效果。尽管如此,这些因子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遭遇了技术难题、安全问题、多效性影响及效果不佳等挑战。即便引入了若干策略以提高其靶向性和联合治疗的效果,但由于合成和生产成本过高、效果持久性有限,期望的疗效未能充分实现,亟需进一步改进策略,以最大化发挥免疫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作用的潜力。
2025 年 10 月 10 日,陆军军医大学的连继勤、邹全明和杨明珍作为通讯作者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论文题为《Local delivery of IL-15 and anti-PD-L1 nanobody by in vitro-transcribed circILNb elicits superior antitumor immunity in cold tumors》。该研究采用体外转录的 circILNb,局部递送 IL-15 和抗 PD-L1 纳米抗体,有效激活了“冷肿瘤”中显现的显著抗肿瘤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因子(IC)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联合应用在晚期恶性肿瘤的复发、全身毒性和高昂的研发及合成费用的限制下,难以全面实施。在此最新研究中,团队研发了 circCV-B3 载体,以实现无缝环状 RNA(circRNA)的工程设计。通过该载体,circILNb 可同时编码白细胞介素-15(IL-15)与抗 PD-L1 纳米抗体。
circILNb 经由生物素-亲和素纯化系统(BAPS)提纯,并封装于脂质纳米颗粒中。采用瘤内注射 LNP 递送的 circILNb 可实现原位蛋白的表达,激活现存的 CD8+ T 细胞和 NK 细胞,显示出优于传统蛋白质疗法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此外,树突状细胞(DC)在体内负载 circILNb,并迁移至肿瘤引流淋巴结,加强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的活化,从而引发强大的全身性免疫反应,实现对远端肿瘤的控制。
这项研究突显出 circCV-B3 载体和 BAPS 系统作为 circRNA 工程方法的潜力,并证明了 circILNb 可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种非蛋白质类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