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肺纤维化治疗新进展:那米司特国内正式获批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10-28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1022日,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其创新药物那米司特(商品名:博优维®)在中国成功获得上市批准。这一用以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口服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剂,成为十年来首个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的IPF药物,打破了长期以来无新药获批的困境,这标志着在IPF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药物的开发、注册和批准均实现了全球同步,仅在美国批准后两周内就在中国获得批准。

那米司特是一种新型口服PDE4B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在人体肺部高表达的PDE4B同工酶发挥作用。这一机制与纤维化炎症过程紧密相关,因此该药物在IPF患者中展现出抗纤维化和抗炎的双重效益,能够有效延缓患者肺功能的恶化,提供了显著的临床获益。

早在202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便给予了那米司特突破性疗法认定,并于202510月首次批准其上市。这一举措为IPF的治疗格局带来了久违的变革。

关于临床试验方面,那米司特的获批基于其在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FIBRONEER™-IPF中取得的积极成果。该试验不仅是十年来首个在IPF领域达到主要终点的III期临床试验,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结果显示,那米司特治疗组在52周时的用力肺活量(FVCml)下降明显少于安慰剂组,证明了该药物能够有效减缓IPF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此外,那米司特在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停药率与安慰剂组相近。

在不良事件方面,最常见的是腹泻,安慰剂组的发生率为16.0%,而那米司特9 mg组和18 mg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1.1%41.3%。其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各治疗组之间保持相对一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安慰剂)、31%9 mg组)和30%18 mg组)。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被认为是一种致死性肺部疾病,其特点是肺纤维化持续加重和肺功能不断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目前IPF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患者在确诊后的预后通常较差。

当前,IPF市场主要由勃林格殷格翰的尼达尼布和罗氏吡非尼酮占据。而随着尼达尼布专利接近到期,吡非尼酮开始面临仿制药的竞争,那米司特的引入意味着IPF治疗领域进入三驾马车时代。此外,其他药企也在积极研发IPF治疗药物,未来该领域的竞争将更加多样化。

除了此次获批的IPF适应症之外,那米司特还在20255月向国内递交了进行性肺纤维化(PPF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受理号:JXHS2500057/8),以期在未来进一步拓展其治疗适用范围。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