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Nature Biotechnology - 注射式“智能导航”电极:不开颅直抵大脑病灶的神经科学创新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11-08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大脑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结构之一,也是医学界难以攻克的堡垒。对于一些顽固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重度抑郁症,当常规药物疗法失效时,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已成为治疗的最后希望。该技术通过将电极植入大脑深处,精确调控异常的神经环路,帮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

然而,传统的DBS手术需通过开颅植入电极,这不仅存在感染风险,还有可能引发出血、组织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新技术,既拥有DBS的精确性,又避免开颅手术的风险?

115日,一项刊登于《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带来了这样的突破。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循环电子学Circulatronics)的创新策略:通过将微型无线电极注入口腔静脉,它们可以自主靶向并精准植入病灶区域,使得无创植入成为可能。这一技术不仅仅是医学科技的发展,更是我们治疗大脑疾病方式的重大变革,或许将重新定义人类与智能设备的关系。

突破大脑深区禁区:从渴望到可能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大脑深部结构如丘脑、基底节等,是控制运动、情绪和认知的关键环节。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病因都潜伏在这些复杂的神经网络中。传统的神经调控技术采用两种策略:要么强行进入,即通过开颅将电极植入特定区域,以实现精准的电刺激;要么采取更安全的经颅磁刺激和直流电刺激,但这类技术因穿透力限制,难以深入大脑深层。

因此,神经医学长期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获得深部靶向和非侵入性之间取得平衡?循环电子学便是冲破这一障碍的先锋,它提供了一种无需手术即可实现深部电刺激的新范式。

特洛伊木马策略:细胞携带电子设备的新探索

研究团队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突破血脑屏障的物理限制。他们设计了一种特洛伊木马策略,利用免疫系统中的单核细胞作为载体,将微型电子设备携带进入大脑。这些设备能够追随炎症区域的信号,自主导航至病灶区域,并实现精准的刺激。

研究进一步表明,这种新型方法有效避开了免疫排斥,提高了跨越血脑屏障的效率,并实现了自主靶向。

微型装置的进化:迷你发电站的构建

为了在狭窄的毛细血管中自如通行,电子设备的尺寸必须微型化。研究团队开发的无线电子设备(SWEDs)仅有10微米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并通过光伏效应提供能源。特定波长的光照使得这些微型设备能够在深部组织中产生所需的电流,驱动神经元活动。

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包括通过不同比例的光敏材料制造SWEDs,实现多种神经活动的同步控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可能。

微电子与细胞的结合:技术与生物的联手

为了精确连接单核细胞和SWEDs,研究者使用了精确的化学连接技术。经过修饰的细胞和电子设备能牢固相连,并通过分选技术确保注入的设备纯度。实验显示,这种结合体能高度集中到炎症区域,显示了自主靶向的强大能力。

远程神经调控:沉睡的神经元被唤醒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光照控制,植入的SWEDs可准确激活神经元。这项技术以其卓越的时空精确性,实现了微米级的焦灶性刺激,能够像传统电极植入手术一样,甚至更为精准地调控神经元活动。

安全性的考量:可入可退的智能微装置

研究的另一重点在于确保该技术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注射微装置后,小鼠的健康状态未受负面影响,组织分析也未见异常。长期观察中,这些微型设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在完成任务后逐步被机体代谢清除,展现出优异的安全特性。

未来的思考:生物电子技术的广阔前景

这项研究不仅为脑深部电刺激提供了一种非手术的方法,更开启了生物电子学未来的广阔前景。它的潜在应用范围包括多种炎症相关的神经疾病,并凭借其扩展性平台为未来融合传感器和微型处理器等功能奠定基础。通过这项技术,我们未来可能实现细胞级别的智能诊疗和体内实时监控。

在生物与机器界限逐渐被模糊的今时今日,这项研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提倡以柔和、智能的方式调控和治疗大脑,使我们向着更温和、更精准的治疗方法迈出关键一步。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