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糖尿病肾病(DKD)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原因。虽然现有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以及非奈利酮被广泛应用于DKD的标准治疗方案中,但这些疗法难以完全控制病情,许多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仍面临着蛋白尿加重和肾功能恶化的风险,临床急需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虽然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注射剂型中显示出了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但口服小分子GLP-1RA在DKD患者治疗中的适用性一直缺乏证据支持。基于这一背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出一种口服小分子GLP-1RA——HRS-7535,其Ⅱ期研究结果于2025年在美国肾脏学会年会(ASN 2025)中揭晓。该研究填补了口服小分子GLP-1RA在DKD疗法中的空白,为患者提供了有效、安全且便捷的新选择。
研究设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陈江华教授领导了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研究,在全国80家研究中心开展。试验分为3周的筛选期、16周的双盲治疗期和2周的安全随访期,共纳入了281名DKD患者,其中280人至少接受了一次试验药物的治疗。研究分为三组:分别是HRS-7535 30 mg(n=93)、90 mg(n=94)和安慰剂组(n=93)。
入选患者需符合以下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至10.0%之间,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在300到3000 mg/g之间,且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m²)。此外,患者还须已接受至少3个月的标准肾脏保护治疗(如RASi/SGLT2i/非奈利酮),且剂量稳定达4周或以上,并使用至少一种稳定的降糖药物。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6周时UACR较基线的变化百分比,而次要终点则包括HbA1c、体重和eGFR的变化以及UACR达标率,同时还监测了安全性指标。
基线特征
参与试验的三组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保持均衡,平均年龄为55.7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6.7 kg/m²。患者平均患T2DM的时间为13.1年,DKD的病程为3.1年。基线时中位UACR为763.5 mg/g,平均HbA1c为7.61%。在基线合并用药方面,85.7%的患者使用了RASi,64.6%使用了SGLT2i,24.3%使用了非奈利酮。在降糖药物中,60.4%的患者使用了胰岛素,56.4%使用了二甲双胍。这组患者已处于强度较高的DKD标准治疗背景下,但仍面临高风险的疾病状态,亟需满足未竟的临床需求。
核心结果:多重获益与安全性
HRS-7535在16周治疗期间在肾脏保护、血糖控制、代谢改善和安全性上均显示出优异结果。具体而言,肾脏保护方面,该药物突破了现有疗法的残留风险,使UACR显著降低。16周治疗后,30 mg与90 mg剂量组患者UACR分别较基线下降30%和46%,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4%。
在血糖控制方面,HRS-7535显现出强效的降糖效果,16周时30mg和90mg组患者的HbA1c较基线分别降低0.62%与1.01% 。代谢效益上,患者体重也显示显著下降,而HRS-7535还在血压和血脂管理上有协同获益效应。安全性方面,HRS-7535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新的重大安全性问题。
研究意义
HRS-7535的Ⅱ期研究对DKD的治疗实践具有突破性意义,为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方向,并彰显了中国新药研发的创新力量。其研究填补了口服小分子GLP-1RA在DKD治疗领域的证据空白,开创了DKD管理的新篇章。这种口服剂型克服了注射疗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便于长期服用的解决方案,并有望降低成本,提高用药的普及率。
总结与展望
尽管现有的DKD治疗方法已提供一定的肾脏保护,许多患者仍面临肾病进展的显著风险。作为全球首个在DKD人群中完成概念性验证的口服小分子GLP-1RA,HRS-7535的Ⅱ期研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在未来,如若后续的Ⅲ期研究结果积极,HRS-7535或将被纳入到全球及国内DKD治疗指南中,推进临床路径的更新。这不仅能为中国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选择,也贡献了中国在全球DKD治疗领域的方案,提高了中国在代谢与肾脏病药物研发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