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5月1日,复旦大学吕亮东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这项研究由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崔淑俊担任第一作者,论文揭示了在急性感染期间,禁食代谢如何增强败血症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为未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揭示,禁食引发的代谢变化可以显著提升抗生素在对抗鼠败血症时的疗效。这一发现尤其表现在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引发的败血症模型中。研究显示,这种效应通过禁食引发的生酮作用得以实现,能够提高细菌的清除率,并改善宿主的免疫反应及存活率。结合抗生素与酮体的联合疗法,研究发现可能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这项研究中,关键分子乙酰乙酸(acetoacetate)的作用得到了深入解析。研究团队发现,当禁食引发的生酮作用产生乙酰乙酸时,该分子通过增强药物的穿透力和细胞毒性,使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提高。具体而言,乙酰乙酸能够耗竭细菌中的一些氨基酸,特别是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和腐胺,从而导致细菌膜的通透性增加及其氧化还原平衡受到破坏,这些都进一步导致细菌死亡。
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生酮作用在抗生素治疗中的新作用,提出了以酮体为基础的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新策略。未来,利用这些发现,将有可能发展出更为精准的败血症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