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当前,使用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双药或三药方案,并结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一线和二线标准疗法。然而,在三线及以上的治疗中,选择非常有限,主要有瑞戈非尼、TAS-102和贝伐单抗等药物,但这些疗法普遍面临着较低的疾病控制率和较高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因此需要新的治疗突破。
近日,在中国武汉进行的一项II期临床试验取得了重大进展,首次证明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合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疗法,可以成为mCRC晚期治疗的新探索方向,为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
该研究包含20名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SS mCRC)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42至79岁之间)。基线资料显示,80%的患者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1分;70%的患者原发肿瘤位于左侧结肠或直肠,并同样有70%出现肝脏转移。这些患者均接受过至少二线全身治疗,其中55%经历了三线或更多治疗;70%曾使用抗VEGF/VEGFR药物如贝伐单抗和瑞戈非尼,45%接受过局部放疗。
患者在入组后接受了粪便菌群移植(通过定制胶囊口服),结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呋喹替尼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达到13.7个月(介于4.9到26.0个月之间)。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6个月(95%CI 4.1–15.1),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3.7个月(95%CI 9.3–17.7),中位治疗持续7.5个周期(范围为3至18个周期),60%的患者病灶缩小。
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客观缓解率(ORR)为20%(95%CI5.7–43.7),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惊人的95%(95%CI 75.1-99.9)。其中4例患者实现部分缓解(PR),15例病情稳定(SD),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1个月(95%CI 1.7–10.6)。
尤其是患者05的显著疗效,该患者影像学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为这一疗法的临床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抗癌战役中,肠道微生态成为新的前线,通过饮食干预、益生菌补充、抗生素治疗和粪便微生物组移植(FMT)四种方法来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其中,FMT溯源于1700多年前的中医理论,现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健康人群的菌群移植以调节患者肠道微生态。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证明,粪便菌群移植结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呋喹替尼的联合疗法在难治性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并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