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7月1日,舶望制药欣然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物BW-20507,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 以下简称“干扰素”)的疗法,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II期临床试验许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这一联合疗法的获批建立在BW-20507此前取得的显著成就之上。
作为前期关键里程碑,BW-20507曾于2025年6月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单药治疗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与此同时,在2025年5月的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上,此药物在最新突破专题中公布了其I/IIa期临床数据。这些数据展示了BW-20507在治疗效果上的杰出潜力,被誉为“同类最佳”(best-in-class)。
该联合疗法通过两种机制实现协同效果:BW-20507是一种精准靶向乙型肝炎病毒(HBV)S区mRNA的siRNA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基因的表达,从而快速而持续地降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同时,聚乙二醇干扰素α通过增强患者对HB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反应,促进对感染细胞的清除。最新数据显示,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在接受干扰素治疗时更为敏感。通过BW-20507的RNA干扰机制来提前降低HBsAg的负荷,有望提升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缩短疗程并改善患者的耐受性。临床前及早期临床的数据已经显示,该联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HBsAg清除率。
“此次II期临床试验的批准是我们在实现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目标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舶望制药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舒东旭博士表示,“通过把siRNA药物在降低HBsAg方面的强效特性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免疫激活效应结合起来,我们期待突破目前疗法的限制,实现HBsAg的持续清除。这一临床试验的许可使我们能够进一步验证这一协同疗法,或将重塑CHB治疗的未来格局。”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领域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小核酸药物作为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靶向病毒mRNA展现出在此领域的突破潜力。作为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舶望制药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的RNAi疗法,为全球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选择。公司依托其独有的肝靶向和肝外递送技术平台,建立了涵盖心血管代谢、罕见病、病毒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方面的RNAi药物研发管线。目前,舶望制药已将六款RNAi候选药物推进到临床研究阶段。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