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日,百利天恒宣布其全球首创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已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了主要临床终点,正式迈出了上市的第一步。这一具有突破意义的进展无疑将肿瘤治疗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7月2日,百利天恒研发的双抗ADC药物伦康依隆妥单抗(BL-B01D1)在治疗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关键性成功,这是全球首个完成此类研究的双抗ADC药物,为其上市申请开辟了道路。BL-B01D1是基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EGFR/HER3双抗ADC,具备高药物抗体比值(DAR)达8的特性。其独特的旁观者效应使其能够高效清除周围的异质性肿瘤细胞,还能够同时靶向EGFR和HER3,从而显著提高治疗精度和效果。这一机制使其具备成为一种广谱抗肿瘤治疗方案的潜力。
在临床试验中,该药物在针对既往治疗失败的鼻咽癌患者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达到客观缓解率(ORR)和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此前的I期研究也展现了良好的治疗信号,显示患者拥有较高的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与此同时,该药物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中。截至2024年底,公司计划在中国围绕BL-B01D1开展九项III期注册临床试验,涵盖多种重大瘤种。这些适应症中的一些预计将在2025年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
BL-B01D1的全球市场前景已被行业巨头认可。2023年12月,百利天恒与BMS达成了一项高达8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其在美国等海外市场的开发。BMS已在海外启动BL-B01D1的初期临床试验,并计划在未来几年中推进到III期阶段。
抗体偶联药物(ADC)凭借精准的治疗机制,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基石。ADC通过其特有的三重结构实现对癌细胞的高效攻击,同时具有较低的系统性毒性。目前,全球ADC市场正以每年31.1%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市场的增速尤为显著,预计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7亿美元。
尽管ADC在肿瘤治疗中展现了巨大潜力,但其固有的临床挑战仍不容忽视,包括靶向性和耐药性问题。双抗ADC的出现则为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同时靶向两个抗原表位,这种药物显著提升了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并降低对正常细胞的非特异性伤害。这一新型机制为克服治疗中的耐药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全球范围内,双抗ADC的研发充满挑战,但中国的创新力量在这一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百利天恒的BL-B01D1等药物已经展现出显著的临床进展,并正在推动全球药物开发的热潮。目前,全球有近20款在研双抗ADC,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期待它们未来能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