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7月4日,来自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期刊上报告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进展。团队运用CRISPR-Cas9筛选技术,揭示了CDS1和CDS2基因间的合成致死关系,这一发现有望成为治疗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的新疗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成果是基于在UM领域内建立的一组经过细致验证的10个人源UM细胞系模型。对这些模型,科学家们展开了详尽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为后续的组合CRISPR筛选奠定了基础。
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识别出76个对UM细胞存活至关重要的单独基因,以及105对在同时失活时会造成合成致死效应的基因对。尤其吸引眼球的是CDS1和CDS2这两个基因,它们协同参与了磷脂酰肌醇的合成,此过程在多种重要的癌症信号通路中具有关键地位。研究指出,当癌细胞中CDS1表达水平较低时,其对CDS2的依赖性显著增加。实验数据表明,敲除CDS2会显著影响磷脂酰肌醇的合成,从而阻碍肿瘤增殖并导致癌细胞凋亡。然而,这种效果只在CDS1低表达的情况下显现。因此,由于普通细胞的CDS1表达水平普遍正常,这种治疗策略未来可能定向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及健康组织。
进一步实验证实,重新引入CDS1能够逆转CDS2缺失引起的细胞死亡,进一步证实了这两个基因在癌细胞存活中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此外,科学团队还在其他癌症类型中观察到CDS1低表达的现象,提示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该治疗靶点的潜在广泛应用。目前,研究人员正继续探索靶向CDS1/CDS2互作在这些癌症中是否同样具有抑制效果。
综上所述,此项研究强调了CDS1/CDS2合成致死相互作用作为多种癌症潜在治疗靶点的巨大潜力,为治疗手段有限的罕见癌症患者送去了新的希望。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