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中生制药斥资9.5亿美元收购礼新,开创中国药企并购新局面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7-17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715日,中国生物制药宣布以约5亿美元的净对价,收购了礼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此次并购在港股医药板块中被视为具有战略深度的一次举措。礼新医药自2019年成立以来,仅用了六年时间,便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明星biotech”成长为被跨国药企竞相追逐的对象,并最终成为中生制药的全资子公司。

究竟为何选择礼新?为什么估值达到近10亿美元?礼新医药账上现金及等价物约为4.5亿美元,扣除这些后净对价为5亿美元,这意味着整体作价约9.5亿美元,几乎达到了市场流传的10亿美元估值。礼新自成立起,在短短几年内与阿斯利康默沙东达成了近4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协议。公司已经实现了首付款和早期里程碑的超9亿美元收入,同时握有20多条早期研发管线。其中的核心资产都具备FIC/BIC潜力。对于中生制药而言,这次收购只需不到一款重磅ADC潜在年销售峰值三倍的价格,便买断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平台、丰富的产品管线及跨国合作网络,比从零开始自建或与海外biotech共享合作更具成本效益。

那么,这40亿美元的外部授权如何内部化带来增长?礼新医药在过去两年,通过两项重要的BD交易,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被MNC多次验证的平台型公司之一。对传统观点来说,BD收入只是一次性现金流入,但对中生制药来说,这次收购使BD成为内部杠杆。具体而言,默沙东已经支付的8.88亿美元首付款和承担的24亿美元里程碑,使得LM-299的海外III期费用与风险被转嫁给了合作伙伴。与此同时,阿斯利康负责LM-305的全球开发,中生保留中国市场的共同商业化权利,可以在关键节点启动进一步合作。中生还可通过其在土耳其、巴西、印尼等地的子公司来承接礼新产品在未授权区域的销售,实现“BD-反哺-BD”的良性循环。

礼新医药的外部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四大技术模块,即LM-TME肿瘤微环境抗体)、LM-Abs(难成药靶点抗体)、LM-ADC(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及LM-TCET细胞衔接器)。尤其是LM-ADC平台采用独立的linker-payload体系,现已在靶点方面完成了临床验证,与中生原有单抗、小分子及融合蛋白为主的管线形成了有力补充。

通过这次并购,中生不仅大大增强了其在ADC和双抗药物方面的储备,还获得了从抗体发现、制备到临床转化的全流程经验,从而消除了ADC在后期临床推进与全球供应链方面的瓶颈问题,为中生未来在20262030年期间提供持续的动力来源。

展望过去几年,全球大药企收购biotech的现象并不常见。相比仅瞄准快速盈利的药物,中生制药选择礼新,显示出其愿意在早期管线中下注,体现出若干全球性趋势:中国创新药市场的估值已压缩到买断而非参股更加合算,License-out不再是终点而是起点,以及Big PharmaBiotech的界限日益模糊。

这次交易之后,中生承诺保留礼新在上海的研发中心独立运作,并在海门基地建设专用生产车间。这种轻管控模式将确保决策的迅速与灵活,同时为中生的科研人员提供与顶尖biotech团队共同工作的机会。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次交易将中国大药企加本土biotech”的合作模式推向全球舞台。作为港股市值最大的药企之一,中生制药的这场收购不仅是股权的转移,更是一场关于中国创新药估值和国际化路径的实验。这一行动无疑将在全球制药行业中产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