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近日公告,上海医药集团生物治疗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一款靶向CD19和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该药品获得了临床试验的默示许可,用于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款注射液在此前已经获得了针对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儿童和青少年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试验许可。
根据公开资料,这款注射液的研发代号为B019,其独特的双顺反子载体结构让T细胞可以同时表达CD19和CD22两个独立的嵌合抗原受体,并能够有效地分别结合这些抗原。这一设计不仅能够覆盖多种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上也展现出潜力。今年2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专业学报》曾报道该疗法应用于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时,产生了显著的疗效,几乎所有使用该疗法的患者都实现了完全缓解。
截至2024年4月30日,相关临床试验中,已有343名儿童接受了该治疗,完全缓解率(CR+Cri)高达99.1%。在13.9个月的观察期内,12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EFS)达到了75.5%,总生存率(OS)为93.5%。B细胞的异常活化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因素,SLE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影响多个器官并导致不可逆的损害。由于其病理复杂,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然而,CAR-T疗法通过靶向B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抗原,能够有效消除病理性B细胞,同时保持正常免疫功能,从而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20种CAR-T疗法进入SLE的临床开发阶段。在众多靶点中,CD19被广泛研究,包括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型企业如诺华和百时美施贵宝,以及在国内的多家生物科技公司。许多企业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双靶点或多靶点的设计,以扩大覆盖面并降低抗原逃逸导致的复发风险。例如,一些公司关注BCMA、CD20和CD22等靶点的开发,还开发出包括CD19/CD20/CD22三靶点在内的多重靶点技术。
此次上海医药的B019注射液在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领域获得临床许可,是双靶点CAR-T应用的又一重要进展,这一尝试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