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TIGIT投资过百亿,却难逃市场失利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8-12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肿瘤免疫研发的狂热和理性的迷失,在TIGIT靶点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PD-1靶点,耗费了无数资源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成为肿瘤免疫领域的一大挑战。

尽管目前仍有项目在进行临床试验,但业内普遍认为,随着iTeosTIGITPD-1联合疗法在今年上半年宣告失败以及罗氏全面停止三期试验,TIGIT的前景已趋于暗淡。这再一次说明了药物研发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性质,没有人能在药物上市前准确预见最终结果,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制药巨头。

然而,TIGIT从热门到溃败的过程,尤其是与预期结果的背离,浪费了巨额资金,并让人们看到它巨大的杀伤力。它提醒我们,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常常超出预先的理解。在TIGIT之后,新一轮的研发风险已经启动,如何规避类似的陷阱是业界面临的新课题。

TIGIT的高昂代价

2020年,TIGIT靶点作为下一个PD-1”一跃成为焦点。当罗氏的TiragolumabASCO大会上大放异彩后,许多制药公司如吉利德BMSGSK诺华等纷纷加入竞逐,导致TIGIT相关交易的首付款金额超14亿美元。

吉利德和GSK在其投资中尤为突出,前者为引入Arcus的管线投入了总计7.4亿美元,而GSK则为iTeos的管线支付了6.25亿美元的巨额首付款。然而,随着今年5iTeos的临床失败,这些初始投资已难以收回。

除了直接可见的经济投入,全球已有超过80TIGIT开发管线,多家制药公司开展了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整个行业在TIGIT上的总投入远超出已知的数据。据保守估计,各公司在该领域所致力的研究已达数十亿美元。

溃败的深层原因

之所以TIGIT曾经如此受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与PD-1有关联,它们的机理上有相似之处。然而,理论上的优势并未在临床中反映出来,单一药物的效果与PD-(L)1单药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iTeos为例,其TIGITPD-1的组合疗法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曾显著优于PD-1单药,但这一优势在进一步试验中并未得到验证。罗氏也经历了类似命运,最终选择完全终止Tiragolumab的开发。

行业在TIGIT上狂热投入时,科学的理性判断可能被忽视。TIGIT的失败或是研究中夸大了其作用,也可能是组合疗法设计上的问题。TIGIT的研发挫折体现了人们对该靶点认知的不足,也提醒业内人士在热衷于某一靶点时必须维持科学的理性。

新赌局的展开

尽管TIGIT的失败带来了警示,但医药研发的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旅途。对免疫系统认识的局限性,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仍是研发进展的一大挑战。

然而,TIGIT导致的经验教训给未来的肿瘤免疫疗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未知靶点、更具创新性的组合策略,以及更精准的患者分层都是关键。此外,企业需要在靶点验证的严谨性和临床开发的节奏之间找到平衡,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现时,随着新的靶点和技术不断涌现,如双抗、ADCPD-(L)1/VEGF双抗等,让TIGIT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大药企也在为下一个突破性药物留出资源,避免过多浪费在单一失败案例上。

面对新的科研赌局,所有参与者都需要在科研激情和理性中找到平衡点。只有敬畏未知,研发者才能避免在追求突破时被热潮冲昏头脑。每一次理性的撤退,都是为下一次飞跃积蓄力量。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