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药研资讯
全球首款DPP1抑制剂brensocatib获得FDA上市批准,填补了支气管扩张症治疗的空白。FDA近日批准了Insmed公司研发的DPP1抑制剂brensocatib,该药物专为12岁及以上的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设计。Brensocatib是全球首个靶向DPP1的药物,通过抑制嗜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有效减少了炎症的发生。此批准基于一项III期ASPEN试验的数据,该试验共纳入1680例患者,随访48周,结果显示10mg剂量一年急性加重率减少21%,而25mg剂量减少19%。此外,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也表现出色,延长了首次急性加重的时间。对此,国内外企业正在加大对该靶点的布局,如复星医药将类似药物的海外权益以高价授权给Expedition公司,国内也有相关药物正在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竞争日趋激烈。
DeepSeek发布新一代AI工具R2,将药物研发效率大幅提升。深度求索公司推出了其最新的通用大模型R2,具有5000亿至1.2万亿的动态神经网络架构,极大地推动了博济医药在AI药物研发领域的进步。新工具使靶点筛选效率提高了三倍,肿瘤靶点的筛选时间从72小时缩短到8小时。此外,通过物理仿真模块的引入,准确率提升至97%,使晶型预测成本降低40%。在临床决策方面,优化后的因果推理引擎提高了受试者分层匹配的精度,显著降低了临床试验的脱落率。商业化价值也显著,虚拟筛选和化合物发现的成本分别降低了97%。博济医药计划在2026年推出覆盖300多家中小型药企的“智药云”平台,并致力于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AI研发的国际标准。
尧唐生物在体内基因编辑领域取得突破,LNP-mRNA疗法实现精准医疗。尧唐生物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用于骨髓靶向的脂质纳米颗粒LNP-168,可通过静脉注射将腺嘌呤碱基编辑器mRNA递送到造血干细胞中,实现精准基因编辑。在β-地中海贫血小鼠模型中,该方法显著提升了胎儿血红蛋白的表达,改善了红细胞形态。此外,该疗法无需传统的干细胞采集和化疗过程,减少了免疫反应和脱靶效应的可能性。公司计划于2024年将其首个针对ATTR的基因编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并在2025年进行剂量扩展,这一技术有望为遗传性血液病提供新的治愈方案。
国家医保“双目录”机制正式实施,众多创新药品入选初审名单。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初审结果,改革内容显著。基本医保目前已涵盖了534种药品,而商保目录则重点关注121种高价创新药品,包括CAR-T疗法和预防性疫苗等关键领域。新机制下,商保目录药品不再计入医保自费率指标准则,减轻了高价药的降价压力。该政策为创新药市场带来积极影响,药企股价显著上涨,商保有望成为高值药品研发的重要支持力量。
德琪医药针对胃癌的Claudin 18.2 ADC药物显示出突破性疗效。中国新药研发中心(CDE)计划将德琪医药的Claudin 18.2 ADC药物ATG-022纳入突破性疗法,关键临床数据显示,在高表达患者中,其客观缓解率达到了42.9%,而疾病控制率则高达95.2%。这一结果显示出药物在胃癌治疗领域具有广谱应用潜力,即使在低表达患者中也能取得良好效果。中国在全球CLDN18.2靶点药物研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德琪医药计划在2025年继续提供更多数据来支持其商业化进程,加速胃癌靶向治疗的发展。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