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复宏汉霖在2025年8月14日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进一步公布了其PDL1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最新临床数据摘要,进一步验证了PDL1 ADC具备免疫治疗(IO)和ADC的双重机制。早在2024年9月,我曾撰写《PDL1 ADC出奇效》一文,指出PDL1 MMAE ADC(SGN-PDL1V (PF-08046054))作为Seagen的研发项目,最初并未受到充分肯定,而如今随着数据的积累,逐渐显示出可观的效果。
文章中,我强调了PDL1抗体在药代动力学(PK)上的表现对ADC开发的重要指导作用。文献显示,PDL1抗体可能在较低的剂量下即可达到线性PK,而不是需要极高的剂量,这意味着在ADC的开发中,或许可以选择更低的剂量。辉瑞的PDL1 MMAE ADC初步临床数据显示出令人振奋的结果,尤其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1.5mg/kg剂量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3%,而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1.75mg/kg剂量组的ORR为42.9%,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复宏汉霖的HLX43 PDL1 ADC临床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其中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现尤为优异。
在2025 ASCO年会上,复宏汉霖首次公布了HLX43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尽管研究仅在少数人群中开展,但在后线实体瘤治疗,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上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初步疗效,并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优异的安全性。
该研究包括两个阶段:Ia期(剂量爬坡阶段)和Ib期(剂量扩展阶段)。在Ib期中,难治或标准治疗失败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确诊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分别接受了2.0 mg/kg、2.5mg/kg和3.0mg/kg的HLX43静脉输注。ASCO披露的数据显示,Ib期中参与者的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患者基线较差,但在疗效方面取得了相对优秀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HLX43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脑转移患者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显示出潜在的突破性疗效。此外,PDL1 ADC的多重作用机制也让HLX43在PD-L1阴性人群中获得了积极结果,未来其潜在人群不再受限于PD-L1表达,市场潜力可观。
在安全性方面,HLX43表现出良好的容忍度。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较低,2.0 mg/kg剂量组的血液学毒性相对较低,这为未来将其扩展至一线疗法及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支持。
复宏汉霖计划在9月的2025 WCLC上进一步更新相关数据。截至2025年2月底,共有85名患者参与HLX43治疗。其中,76名NSCLC患者的总体响应率(ORR)为31.9%,疾病控制率(DCR)为87.0%。这一数据进一步证明了PDL1 ADC在不同人群中展现出良好疗效。
安全性方面,在剂量递增阶段观察到少量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DLT),但大多数为可控的低级别不良反应。此外,PD-L1阳性和阴性患者均取得类似的疗效,表明HLX43不依赖于肿瘤标志物筛选。
复宏汉霖还在探索PD1抗体与PDL1 ADC的联合治疗,期待未来的更多突破。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