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8月18日下午,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香港召开了中期业绩发布会,宣布了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取得的优异成果。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营收达到175.7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7%。持续经营业务贡献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0.2%。此外,经过调整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30.9亿元,同比增长101.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创新产品的收入及其占总收入的比例迅速提升,目前已占总收入的44.4%,为公司实现“全年创新收入过半”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公司核心产品线进入集中收获期,这一进展彰显了公司向全球创新药企转型的坚定决心。
在发布会上,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表示,自去年中期以来,公司业绩已经连续三个报告期实现了双位数的强劲增长,这充分说明公司的研发布局已经进入了密集收获的阶段。展望未来,公司有信心继续实现双位数的增长目标,并将推动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在创新研发领域持续深化,创新药研发费用占研发总费用的78%,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今年上半年,创新产品的收入达到了78亿元,同比增长27.2%。公司正从“仿创结合”转向“全面创新”,引领医药行业的创新升级浪潮。
过去两年间,中国生物制药批准的创新产品多达11个,这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今年,公司已经有多款创新产品获得批准,包括全球首款长效镇痛NSAID注射液普坦宁®以及中国首个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类生物制品安启新®。
公司在多个治疗领域进行深入布局,包括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创新管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领域的研发特色尤为突出,全线覆盖了多种分型及治疗场景。此外,公司在呼吸系统疾病和肝病/代谢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全球广大慢性病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中国生物制药的CEO谢承润强调,公司致力于在全球首创和同类最优领域不断突破,聚焦核心治疗领域,提升研发效率。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肺癌、乳腺癌以及消化道肿瘤等核心领域都实现了重要突破。公司多种针对肺癌、乳腺癌和其他关键领域的创新产品正在快速推进临床试验,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为患者提供全新治疗选项。
业绩报告还显示,中国生物制药在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生产方面,公司的一些生产线已获得GMP认证,提升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在销售和资金管理方面,公司通过实施全面的CRM系统和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实现了股东回报的长期稳定增长。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