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8月12日,正大天晴正式宣布其创新药物TQB2868(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全面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该药物将PD-1路径的阻断机制与TGF-β信号的中和作用结合在一起,旨在同时发挥免疫检查点抑制和肿瘤微环境重塑的双重抗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PD-(L)1与TGF-β组合的研究虽非新鲜事物,此前由德国默克与GSK合作开发的M7824(bintrafusp alfa)曾备受瞩目,但最终因临床策略过于激进而未能成功。然而,中国药企未因此止步,去年恒瑞医药的SHR-1701在胃癌一线治疗中取得积极III期临床结果,并已提交上市申请。如今,正大天晴的TQB2868也在胰腺癌领域展开了新的突破。
经过多方努力,研究人员们致力于探索PD-(L)1/TGF-β联合策略的全球进展,这一领域因其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变革意义而备受业界关注。M7824的经验教训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参考,涉及从科研机制到临床路径的多方面启示。默克/葛兰素史克的M7824因其最初的高期望并试图与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直接竞争,未能如愿。而恒瑞医药的SHR-1701则采取了不同的路径,避开了与现有PD-1单抗的直接竞争,最终在胃癌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果。
正大天晴则选择了胰腺癌这一高难度“冷肿瘤”作为攻克重点。胰腺癌具有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反应不佳。TQB2868通过同时阻断PD-1和TGF-β通路,有望重塑胰腺的肿瘤微环境,提高T细胞浸润。该药物目前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及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力求在胰腺癌治疗中实现突破。这种“三重组合”的初步临床结果显示出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从PD-(L)1/TGF-β双抗的进展来看,中国药企的研发策略显现出聪明和稳健的风格,这种创新思路努力在“冷肿瘤”领域寻找突破,并瞄准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未来,随着更多III期临床试验数据的积累,这一组合策略可能会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开创新的局面。PD-(L)1/TGF-β双抗不仅需要在效果上证明自身,同时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患者获益。正大天晴和其他药企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无疑为全球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