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创新药物的靶点开发在制药行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近年来,靶点PTK7因其在多种肿瘤中的高表达和在正常组织中的低表达,逐渐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开发领域的热门选择,吸引了众多制药企业的投资。然而,该靶点开发过程并不顺利。
PTK7作为ADC靶点尽管备受期待,但也面临重大挑战。此前,由于疗效不令人满意且毒性较高,首款PTK7 ADC药物Cofetuzumab pelidotin已被辉瑞和艾伯维放弃。而目前,丹麦生物技术公司Genmab也宣布基于“整体收益风险分析”,终止其PTK7 ADC项目的临床开发。
根据数据显示,Genmab决定停止开发GEN1107。该药物由普方生物研发,Genmab于2024年以18亿美元收购普方生物,得到包括GEN1107在内的多款ADC药物的开发权。GEN1107使用了一种新型的载荷连接技术LD343,有效载荷MMAE,起初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并在临床1/2期试验中招收了多名患者。然而,整个临床开发现已停止。
除了技术和疗效上的挑战,涉及该药物的法律纠纷也令局面更为复杂。今年3月,艾伯维对Genmab提起诉讼,原因是Genmab在收购普方生物后,涉嫌不当使用其商业机密。
尽管早期的不佳表现并未扼杀PTK7作为ADC开发靶点的全部前景,其他制药公司依旧在该领域积极探索。目前全球中后期临床开发的PTK7 ADC其数量有限,最为领先的是科伦博泰的SKB-518,它已经在一些肿瘤类型中进入了2期临床。此外,礼来的LY4175408和普众发现的MTX-13也在积极推进临床研究。国内的研究也不容小觑,包括百奥赛图正在开发多款PTK7相关的ADC。
总结来看,ADC是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研发热点。ADC开发过程中的关键在于靶点的选择。然而,因兼顾疗效和安全的要求,找到合适的抗原内化特性靶点成为了一大难题,导致靶点开发的同质化现象凸显。虽然新靶点的开发能够带来巨大的治疗和商业机遇,但这些潜力也伴随着相应的高风险。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