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中美合资医疗巨头上海施贵宝即将撤资,首批医药合资企业进入退场潮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9-17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915日,来自Fierce Pharma的报道称,百时美施贵宝(BMS已通过邮件确认准备出售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SASS60%的股份。这一动作意味着BMS不再对SASS具有控股权,标志着中美合资制药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912日的邮件透露,BMS计划将其对SASS的持股及多款在中国制造和销售的产品(如BaracludeBufferinTheragranMonoprilVelosef)售予Hillhouse投资集团的关联公司。Hillhouse是亚洲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持有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的股份。

BMS方指出,出售涉及的是成熟药品和消费品的生产部分,不影响在华的核心创新业务,但未透露买方和交易细节。SASS的出售是BMS调整全球资源和战略的重要步骤,以强化中国及全球患者的药品供应。

资料显示,SASS1982年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家中美合资医药公司,曾是中美药品合作的里程碑。虽然公司面临利润压缩、竞争加剧等挑战,BMS表示出售股份不会影响其中国的运营和药品供应。

这一动向不仅反映了BMS的战略转变,也揭示了其他跨国药企在华的调整。1985年,西安杨森强生的比利时杨森制药与中国西安制药厂合资成立,曾主导抗生素、精神类药物市场。2023年,强生在华实现全部业务整合,将西安杨森转变为全资子公司,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

另外,中美史克1987年由GSK天津医药集团成立,专注非处方药。2024年,赫力昂通过交易最终控股中美史克,也标志着合资企业模式的终结。这些调整不仅是跨国企业战略重心的转移,也代表了在中国医药市场创新追求的新方向。

上述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医药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随着国内企业的崛起和跨国企业聚焦创新,传统合资模式正被新的市场逻辑取代。谁能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