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NEJM重磅发布:虹信生物mRNA-LNP技术助力In vivo CAR T临床数据公布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9-20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9月,虹信生物(MagicRNA在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次公布了其基于mRNA-LNP技术开发的In vivo CAR T候选药物HN23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临床试验数据此次发表的论文题为《体内CD19-CAR T细胞疗法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论文展示了虹信生物的mRNA CAR T候选药物HN2301的最新临床数据,该药物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细胞靶向平台(EnC-LNP)发开发。这一技术首次实现了在SLE患者体内进行CAR T细胞的重编程和B细胞的清除,并在安全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面展现了良好的表现。此项研究正式标志着mRNA-LNP路径的In vivo CAR T技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首次在人类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的临床验证。

HN2301的主要成分包括虹信生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离子化氨基脂质(ILB-3132)、人源化CD8靶向抗体片段以及Anti-CD19 CAR mRNA,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

安全性验证阶段,本研究纳入了5例难治性SLE患者,包括四例合并狼疮肾炎(LN,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3146岁之间,病程最短7年,最长达到18年,基础SLEDAI-2K评分在822分之间,均接受过多种基础用药。给药前,患者无需经历清淋处理,先以低剂量(2mg/次)进行单次给药,在首次输注HN2301的前一周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给药后的患者出现了短暂的发热反应,并伴随有CAR T细胞的生成,外周血中CAR T达到10%B细胞水平降低至原来的10%。第2名患者在48小时的间隔内接受了32mg给药,CAR T细胞生成和B细胞水平下降得到进一步验证,且安全性与第一例相似。

随着研究的深入,后续进行中剂量有效性验证,单次剂量为4mg,给药2-3次,每次间隔48小时。结果显示,给药后6小时内,外周血中CD8+ CD19-CAR T细胞的比例达到峰值,最高达到60%以上,并在2-3天内恢复基线水平。在这种剂量下,B细胞在首次给药后即完全耗竭,且效应持续7-10天,未见显著的非CD8+ T细胞上脱靶表达。所有中剂量患者在第一次给药后均出现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这与CRPIL-6的水平升高相关,但食用单剂托珠单抗治疗后未出现严重的肝毒性或其他显著不良事件。

本研究的结果展示了基于靶向LNP的体内CAR T疗法在治疗SLE中的潜力和初步安全性,研究共同通讯作者之一Georg Schett教授表示:此研究在细胞治疗领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首次看到功能性CAR T细胞能够直接在患者体内生成并快速且高效地清除B细胞,改善了自身免疫疾病症状。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