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025年10月22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李静雅团队和南发俊团队,与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丁艳华团队联合在《细胞代谢》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突破性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ATP依赖的柠檬酸裂解酶(ACLY)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中的作用,并成功验证了该团队自主研发的ACLY抑制剂326E,即博骥源核心产品BGT-002,在MASH临床治疗中的潜力。
研究显示,BGT-002通过肝细胞内转化为其活性形式BGT-002-CoA,竞争性结合ACLY,从而抑制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减少肝脏脂质的过度累积。此外,BGT-002-CoA通过非经典途径激活PPARα的下游信号传导,促进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合成与功能,进一步加速肝内脂质的分解代谢。双重靶向机制有效抵消了单纯PPARα激动剂可能带来的脂质合成反馈增多风险,显著改善MASH患者的脂质异位累积、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进展。
为确保临床可行性,研究团队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中验证了BGT-002的疗效。实验表明,经过为期18周的BGT-002治疗后,老年食蟹猴的肝脏脂肪含量减少超过65%,并在病理分析中显示出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的明显改善。这一成果与后续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形成相互呼应,明确了BGT-002在MASH治疗上的双重靶向机制。
临床研究进一步显示,MASLD患者每天口服BGT-002展现出优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良好的耐受性,一个为期28天的研究显示,肝脂肪含量下降超过30%的患者达到了一半比例,相比安慰剂组25%的响应率,效果显著。与此同时,治疗还伴随着转氨酶及炎症标志物的显著改善。这些发现表明BGT-002在MASH的临床转化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博骥源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创新经验,专注于代谢和炎症性疾病的创新药物开发。作为全球首个ACLY/PPARα双效调节剂,BGT-002不仅填补了现有MASH治疗药物的空白,还为多种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希望。
随着全球范围内MASH发病率的持续上升,急需新的治疗选择以应对这一正在威胁公共健康的病症。博骥源医药以其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型药物研发,致力于为MASH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和更高质量的生活。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