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日,礼来公司在美国血液学会年度会议上公布了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即Jaypirca(pirtobrutinib)在BRUIN CLL-314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中取得的积极顶线结果。本次研究主要评估了这款新型药物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及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初次接受治疗的CLL/SLL患者中,pirtobrutinib组别的总体缓解率(ORR)高达92.9%。
Pirtobrutinib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非共价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此前已经在接受过共价BTKi治疗的CLL/SLL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此次公布的数据来自一项将pirtobrutinib与ibrutinib进行首次正面比较的研究。参与者包括初次治疗的患者和未曾接受过共价BTKi的复发或难治性(R/R)患者。数据截至2025年6月10日,提供了对计划治疗(ITT)和R/R人群的整体缓解率最终分析,以及包括初治人群在内的次要终点的初步结果。研究共纳入662名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pirtobrutinib组(331人)或活性对照组(331人),两组此前的治疗中位数均为1。ITT人群由225名初治患者和437名R/R患者构成。
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终点达成。在ITT人群中,pirtobrutinib组的ORR为87.0%(95% CI:82.9-90.4),而对照组为78.6%(95% CI:73.7-82.9),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双侧p<0.0001)。在R/R人群中,ORR分别为84.0%(95% CI:78.5-88.6)和74.8%(95% CI:68.5-80.4),同样达成统计学显著差异(双侧p<0.0001)。在初治人群中,pirtobrutinib组的ORR为92.9%(95% CI:86.4-96.9),而对照组为85.8%(95% CI:78.0-91.7)。
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pirtobrutinib在不同遗传背景的患者中均有显著疗效。无论是否有17p缺失基因,携带17p缺失的ITT和R/R患者中,ORR分别为80.0% vs 75.0%和80.6% vs 80.0%;而在未携带17p缺失的患者中,ITT和R/R人群的ORR分别为88.3% vs 79.2%和84.7% vs 73.8%。尽管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数据尚不成熟,但在ITT(HR=0.57,95% CI:0.39-0.83)、R/R(HR=0.73,95% CI:0.47-1.13)和初治人群(HR=0.24,95% CI:0.10-0.59)中均倾向于pirtobrutinib,随访中位时间分别为21.8个月、18.2个月和22.5个月。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类型相似,整体安全性特征可控。
这项研究进一步巩固了pirtobrutinib在CLL和SLL治疗领域的潜力,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