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CAR-T细胞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突破越来越多,其适应症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治疗领域,逐渐拓展至包括器官纤维化在内的新兴领域。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一项实验中利用CAR-T细胞技术,成功在老鼠肺纤维化模型中起到了逆转病情的效果,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纤维化疾病的核心病理机制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活化,这些活化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成分,最终形成瘢痕组织,损害器官功能。传统治疗方法,如使用吡非尼酮,其效果仅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无法真正逆转已形成的瘢痕,也难以清除活化的成纤维细胞。研究人员发现,活化成纤维细胞中高度表达的FAP蛋白,可以成为CAR-T细胞的理想靶点,从而避免伤及正常组织。
实验中,研究团队通过LNP mRNA技术在体内生成瞬时FAP-CAR-T细胞,这些细胞能够精准识别并清除过度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促进肺泡上皮的极化再生。他们改进了LNP的成分,通过用β-谷甾醇部分替代胆固醇,显著提高了mRNA的表达效率,突破了传统技术的限制。此外,研究人员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CD5抗体进行膜修饰的方法,提升了在体内靶向组织中的滞留效果,减少了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了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风险。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CD5/βLNPs-FAPCAR 2.2治疗后,年轻和老年小鼠的肺纤维化均得到了有效改善,降低了细胞外基质的僵硬度,并优化了上皮细胞的周围环境。虽然对于病情较严重的小鼠,疗效恢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这些发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有望指导未来的精准治疗方案制定。
总之,这项研究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道路,对未来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CD5/βLNPs-FAPCAR 2.2可能成为治疗不同程度纤维化患者的有效工具。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