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经历约一年相对平静期后,新冠病毒再度引发关注。本月中旬,知名歌手陈奕迅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暂停演出。过去两个月中,新冠病毒感染率持续上升,尤其4月至5月初期间,这一病毒已成为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此外,NB.1毒株分支的出现,取代了去年的JN.1,成为新的流行株。这一情况引起了多个地区疾控中心的重视,尤其提醒老人、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他们仍是新冠的高风险群体。
尽管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但新毒株NB.1的致病力并未显著增强。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显示,从2月中旬以来,新冠病毒阳性率已连续10周攀升,到5月,门急诊的流感样病例阳性率达到16.2%。住院病患中,新冠检测阳性率从3.3%上升到6.3%。尽管如此,NB.1分支的致病力较弱于昔日株系,未来大流行的可能性较小。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表示,目前新毒株的致病能力并未见显著变化,主要依赖人体适应性反应进行抵抗。
统计显示,过去半年,新冠住院及重症率低于历史同期水平。特别在今年14至18周的监测周期,新冠导致的住院重症感染概率显著低于其他病原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处于高位病毒检出率的省份,其疫情增速已经开始减缓,显示整体控制措施正发挥效用。
与此同时,多地疾控部门呼吁公众继续保持警惕,建议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做好防护措施。随着气温上升,各类病原体将更为活跃,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因此,除了增强身体免疫力外,还应在必要时选择合适的药物。在国内,已有七款抗新冠药物上市,包括进口和国产药物,其中一些药物的需求近期有所增加。专家强调,这些药物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尤其是对基础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最后,钟南山院士近期牵头撰写了一份关于抗新冠药物使用的专家共识,推荐使用小分子口服药物,并针对不同人群给出具体用药建议。共识还提醒,在感染早期使用药物效果最佳,特别是发病初期的患者,更应及时进行治疗,尽量避免病毒进一步扩散和病情加重。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