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B7-H3(CD276)作为一种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的免疫检查点蛋白,其ADC(抗体偶联药物)研究领域逐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有超过30个B7-H3相关的ADC项目,其中约14个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这些研究不仅仅在欧美及日本由多家公司主导(如第一三共和默沙东的Ifinatamab-DXd,MacroGenics的MGC018,BioNTech的BNT324等),在中国亦有不少企业参与其中(如翰森制药的HS-20093、宜联生物的YL201、明慧医药与齐鲁制药合作的MHB088C等)。目前,这些ADC项目集中在实体瘤适应症的开发上,尤以小细胞肺癌(SCLC)为主。整体来看,B7-H3 ADC研发管线丰富,以新一代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为主要载荷,同时设计也呈现出连接子形式和偶联药物负载量(DAR)多样化的趋势,这为不同产品提供了各异的药效及安全性特征。
01 翰森制药及其药物HS-20093 翰森制药近期启动了一项关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维持治疗的I期临床研究(CTR20252644),结合在研的B7-H3 ADC HS-20093与PD-L1抗体药物阿得贝利单抗进行治疗。此前,HS-20093已在二线治疗中启动了三期临床试验,而此次联用PD-L1药物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拓展至一线治疗。由翰森自主研发的HS-20093结合了全人源B7-H3抗体及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并在中国进行多个临床研究,包括针对复发/难治性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III期及其他多项I/II期临床试验。该药物在2024年11月获得中国突破性治疗品种的批准用于ES-SCLC(铂类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进展),同时GSK已获得该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权。GSK已启动全球I期研究,并预计在2024年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02 第一三共/默沙东、齐鲁/明慧的药物动态 在全球范围内推进III期临床的四款B7-H3 ADC药物当中,第一三共和默沙东的Ifinatamab Deruxtecan(DS-7300a)已位列进度最快的药物行列之一。针对前列腺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的III期临床已相继开展,尤其是在前列腺癌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IDeate-Prostate01)中,该药物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Ifinatamab Deruxtecan结合了第一三共的DXd ADC技术,通过可裂解四肽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连接而成。此外,明慧医药在2025年与齐鲁制药达成合作,致力于在大中华区开展MHB088C的临床及商业化工作,该药物现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03 宜联生物的B7H3 ADC 宜联生物的YL201作为进入临床三期的又一款B7-H3 ADC,其临床表现优异,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此项研究纳入了312名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小细胞肺癌、鼻咽癌等多个肿瘤类型。结果显示,在评估的287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40.8%,疾病控制率(DCR)为83.6%。目前针对小细胞肺癌和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开展,预计将进一步巩固其在精准治疗领域的地位。
04 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看,B7-H3靶向ADC的开发正进入关键阶段。这一领域的未来趋势可能包括在适应症前线化和组合用药上的扩展,尤其是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者靶向药物使用。同时,在ADC构建中将看到更加创新的载荷选择和连接子设计,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指数和降低毒性风险。随着四款ADC药物的进一步临床试验验证以及更多中国开发者的加入,B7-H3靶点ADC迎来新的突破,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抗癌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